巫菁 图
厦门网-厦门商报讯(商报记者 巫菁)“甩卖”、“转让”……中山路名汇广场步行街的周末,没有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反而是整条街上红红绿绿的促销、转租广告成为主角。“耗了一年多了,实在撑不住了。”正在收拾东西的林先生无奈地望着招牌,准备与周边的十几家店主集体出走……
商家
一年亏了30万元
“我是真的很喜欢这里,但是一年亏掉30万元让我很灰心。”在名汇步行街经营保卡利名品折扣店的林先生,一年半前从香港来到厦门做服装生意。一眼就相中名汇步行街的他,却在一年后才觉得被忽悠了。
“沿街的路灯和店面配套的顶灯,从我一开张就开始和物业交涉,直到现在才装上去。”林先生告诉记者,当初签合约的时候这些配套都是包括在内的,但是一直没有完善,“每到晚上,整条步行街很黑,怎么可能有人进来逛!”
与林先生境遇相同的是步行街上的十几家商铺老板,“我们要求装顶灯,物业就说要收费。”经营台湾涮涮锅的王先生向记者抱怨,物业管理费已经交了,却还要交4元/平方米的经营管理费,但是配套却完全没跟上。
为此,这十几家店主在一年多时间里找物业商讨了不下百次,“我们认为经营管理费不合理,联合请了律师过来,还闹到物价局去,最后经营管理费就没交了。”林先生说道,但是租金、公摊等等这些费用还是很乱,闹一次好像就降一点,但是配套依旧不完善,一年多整条街还是很没生气。更有甚者干脆把车停在店门口,物业也不管。
物业
10余商铺属个人财产
“很多都是历史遗留问题!”记者就此联络到名汇广场的物业公司升名汇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接通电话的夏经理也表示出无奈,“这些商家的店铺不属于我们的房产,是个人的。”夏经理告诉记者,早在2008年,名汇广场还是名汇铜锣湾广场时,已经有不少商铺卖给个人。现在要出走的那十几家商铺都属于个人房产,通过中介租出去的,而管理上则归属名汇。“因为此前一直炒作这里作为旅游集散地,商机很好,中介租金一路看涨,他们的租金高过我们一倍还多。”夏经理表示,这也是商家怨气的主要来源。
而物业管理上,夏经理则解释,经营管理费也是合理的,“我们是两个团队在做,一个收的是物业管理费,一个则是经营管理费,这在物价局也是通过的,合起来才收8元/平方米,与明发商业广场等商圈相比已经很低了。”夏经理说道,沿街的路灯还有堵住门店的车辆,这些涉及到街道管理处,交涉起来非常麻烦,“没办法,这里各自为政的事情太多,我们的工作也很难做。”夏经理说。
记者在名汇广场转了一圈,除了天虹商场人流较多外,里面基本空置着,而最外面一排则是招租和转让“专场”。林先生告诉记者,这样的情况维持很久了,压垮他的不是这里的租金,而是这里纷繁复杂的管理和他永远搞不懂的纠纷。
记者手记
谁能拯救名汇?
面对一批批来了又走的商家,这个曾被寄予厚望的名汇广场,现在只有天虹商场撑得起场面,而周边的小商铺都打起了退堂鼓。这不禁让人联想起几年前那个名汇铜锣湾广场,那个曾被业界誉为“Shoppingmall中国第一品牌”的铜锣湾没能拯救名汇广场,在2007年9月,由于供应商屡屡退场,名汇铜锣湾百货无奈关门。一年后,重整旗鼓的名汇广场把希望寄予天虹商场,这个强大牵引力在这两年里的确发挥过作用,但是边际效益似乎依旧没体现,商家倒的倒、走的走……
“管理的通畅才是拯救名汇的根本。”业内人士张先生的一句话掷地有声,商场、百货的集聚效益的确能在短时间内为Shoppingmall带来效益,但是长久生存之道除了完善管理别无他法。试问,哪个商家愿意在考虑如何卖东西的时候,还要考虑怎么与后台管理者斗智斗勇?(巫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