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台商和地产经理人的厦门之路:特区变化让他们坚信创业选择
www.fjsen.com 2011-10-27 07:41  周艾连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最初印象 他们曾经失望

“鞭炮齐鸣、鸡飞狗跳”,厦门旺荣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世忠谈起对厦门的早期印象,脑海里浮现的竟是这八个字。

1990年,他结束上海5年的同济大学生活第一次来到厦门,就职于厦门经济特区工程建设公司,参与开发过海沧,建设过枋湖。当时王世忠住的地方就在湖里区竹坑路附近。如今的繁华地段,在20多年前却还是名副其实的农村,一些拆迁户在家里养着鸡、鸭、狗,过年过节鞭炮声此起彼伏。来厦门后的第一个春节,王世忠没回老家,就在这嘈杂的鞭炮声、鸡犬声中感受“热闹”的特区氛围。“难道特区就是这种情况?”上海和厦门的巨大反差,他颇为感慨。

和王世忠一样,厦门城市吸引餐饮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台商洪瑞昌对厦门的第一印象也不好。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他服完兵役,就背着背包独自一人到大陆,利用三个月的时间到厦门、深圳、上海、南京等城市考察。

厦门是洪瑞昌大陆背包行的第一站。当时他乘坐的士从机场到市区,20分钟车程里,司机的手一直按着喇叭,从没离开。这与他期望中的特区景象相差甚远。

特区变化 让台商惊呼Amazing

虽然经济特区设在厦门湖里区,但早期很少有人愿意去那里工作。“去的人也是冲着每月21元钱的特区补贴,当时工资水平都是40元、50元。”王世忠说,早些年,在厦门人心里,厦门就是思明区的特指,“当时从湖里区打车去中山路,很多人会跟司机说:‘我要去厦门!’”

随着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岛外到岛内交通越来越便捷,一些地方的居住环境甚至超过岛内。如今厦门人的观念里,不再有岛内岛外之分。王世忠的妻子一家就是土生土长的厦门人,去年,妻子的母亲和舅舅就从岛内分别搬到集美、海沧居住。

“要是10年前,他们肯定不接受。”他说,“厦门人观念的转变是政府管出来的。”他感觉厦门的规范化程度比较高,政府办事的公正性、公平性及办事效率等方面比其他城市要更胜一筹。厦门政府的执行力很好,城市建设又快又好,物质基础变了,人的观念自然而然就变了。

厦门这些年的变化,也让洪瑞昌直呼“Amazing”!(注:惊人的、很棒的)虽然先后在深圳、上海等地工作多年,但正式创业时,他还是选择了厦门,“厦门是一个整个政经环境最透明,最不会有门槛阻碍创业的城市”。

这个评价与他上世纪90年代末,在厦门办房产证的一次经历有关。当时在厦门房产交易所,他问服务员这个房产证多久可以办好,服务员指着大厅的一部公用电脑说,你可以查一下。洪瑞昌一查,发现房产证办理进度、预计办结时间都有明细。服务如此公开透明,洪瑞昌吓了一跳。他感觉,厦门的很多服务都走在其他城市前面。

责任编辑:黄丽红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