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山花灯展。本报拍客绿叶
上世纪30年代厦门街头的“龙灯舞”。
迷你版龟粿印仅比打火机稍大。
厦门晚报讯(记者龚小莞实习生陈含璐供图/紫日)“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今天正月十五元宵节,延续着新春佳节的热闹和喜庆,丰富有趣的活动和缤纷的花灯,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是厦门市民习惯了的过节方式,幼儿园的孩子们更是迫不及待,昨天就玩起了“闹元宵”。
80年前老照片和清代龟粿印
珍贵藏品“讲述”厦门人的元宵节
文/记者 龚小莞 实习生 陈含璐
供图/紫日
厦门文史爱好者紫日最近从海外购回多张厦门老照片,其中有三张拍摄于上世纪30年代,生动反映了元宵节厦门的热闹景象。厦门人还有元宵节“乞龟”的习俗,“龟”就是龟粿,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吴伟栋收藏的清代厦门民间使用的龟粿印,既有“巨无霸”也有“迷你版”。这些与元宵节有关的珍贵藏品,折射出厦门历史悠久的元宵文化习俗。
【老照片】
再现元宵节热闹“龙灯舞”
紫日收藏的老照片,拍摄地是中山公园门口和中山路。从照片上可以看到,人们兴高采烈地耍着龙灯,市民提着各式各样的花灯游街,或驻足观赏,热闹非凡。
元宵节民间有耍龙灯的习俗,也称为“舞龙”“龙灯舞”,从汉代开始流行。赏花灯更是元宵节的“重头戏”。厦门文史专家彭一万说,从正月十三开始,街上就能看到有小孩子提着花灯玩耍了。
花灯种类很多,比如走马灯、莲花灯、绣球灯、圆宫灯等,做法、材料也各不相同,有的用纸,有的用绸缎,有的用竹子,还有的用玻璃。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走马灯,亮灯后,映出轮轴上的剪纸等装饰图案,转动起来十分引人注目,也最讨小孩子喜欢。
除了点灯和吃汤圆,最热闹的是游街活动。人们提着花灯走上街头,称为“游灯河”。“游灯河”的时候,街上还会有各种民间表演,引路人围观。寺庙或公园有猜灯谜活动,猜中了有糖果等小奖品。
元宵节也被当做七夕之外的另一个中国情人节。在封建社会,女孩子不能随便出门,但是元宵节这一天,女孩子也可以外出赏灯,借机与心上人相会。
【清代龟粿印】
“迷你版”比打火机略大
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吉祥的象征,元宵“乞龟”是闽台民俗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厦门也有元宵节“乞龟”的习俗,相联系的便是龟粿。
闽南人把米做的糕点叫“粿”,制糕点的木模子则叫粿印。龟粿印,就是制龟粿的龟形木模子,上面刻了龟图案。龟粿的做法是先将浸泡过后的糯米研磨成米浆,倒入米袋绑紧压干去除水分,待半干后拿出。紧接着加入红花米搅拌成红色,再加以揉捣。揉捣完成后,包入馅(一般为甜豆沙、花生、芝麻等)后放入龟粿印压平印出,然后将红龟粿背面抹油平放于蕉叶上,入笼炊熟。
彭一万说,过去人们会到寺庙“乞龟”,意即乞求神龟赐福,民众将“龟”乞回家中分而食之,寓意“呷平安”。第二年,乞到“龟”的民众就要来寺庙还愿,还“龟”的重量要比去年重。比如,今年把一个“龟”带回家,明年就要还两个。
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吴伟栋收藏有清代厦门民间使用的龟粿印,高达48.5厘米,堪称“巨无霸”;还有清末民初迷你版的龟粿印,高9.3厘米,只比普通打火机大一些。另外一个同样是清代的粿印,四面都有图案,其中也有龟图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