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道德好人的土壤 外面寒风瑟瑟,会场内却暖意浓浓,一批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分享感人故事,为在场听众营造了一个“温暖天空”。座谈会上,5位道德模范代表交流了他们做好事的心得体会,用朴实的话语,生动阐述着他们一直在做的爱心“小事”,感染了在场所有人。 志愿者赵亚娟用一把剪刀与一颗爱心,将温暖送进了无数老人的心里。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带动一座城,她背后的90后义剪团队遍布厦门各个角落,而在今年春节,他们又发起“把爱带回家”行动,发动全城的理发师把义剪带回家乡,将爱心传递到到全中国。 今年81岁的“道德模范”吴秀治,依然活跃在志愿服务中。退休后的25年里,她坚持在社区当义工,组织老年人们开展文体活动,点亮无数社区老人的晚年生活。 很多人说,湖里区是特区发祥地,也是爱心的土壤,是道德模范的家园。近年来,在关爱道德模范,关心身边好人的良好氛围带动下,湖里区短短几年内就涌现近百名道德模范。截至2017年底,湖里区共培育了85名区级以上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包括全国级14人、省级11人、市级11人、区级49人。其中, 江头街道祥店社区居民游文晃被评为“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去年又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久久爱心志愿服务协会会长”赵亚娟获得全市唯一的“全国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 湖里区深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直以来,他们通过建设阵地、评选推优、立体宣传、好人巡讲等形式,不断扩大道德楷模们的社会影响力,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公民道德建设中。同时,湖里区也积极推动道德模范深度参与社区书院、小区建设,构筑家门口的精神高地。 建立关爱好人的机制 “每一位道德模范都应该是精神的强者,更是生活的强者。”一种共识在这场座谈会上形成,湖里区将不断放大“好人好事”的正向效应,以实际行动关爱礼遇道德模范,从多个层面向全社会清晰传递“好人有福”的价值信号。 特别是在制度层面上,湖里区已制定出台了《湖里区帮扶和礼遇道德楷模实施办法》,要求各系统、各街道和有关单位每年底了解一次道德楷模生活情况,并于每年12月前提出拟帮扶对象名单。以此为依据,确定一次性补助资金帮扶、就学困难助学金补助、志愿服务帮扶、就业创业政策倾斜、团体组织帮扶和模范相互支持等6种形式,形成礼遇、善待各类好人的机制。 在此基础上,今年,湖里区将进一步完善升级制度,要求各个部门制定帮扶道德好人清单,明确细化责任,推动每一项关爱行动都真正落实到位。 当前,很多部门已经行动起来。比如,湖里区残疾人关爱道德典型就做到生活上给予特殊照顾、就业创业上给予特殊扶持、政治待遇给予特殊倾斜“三个特殊”;而在好人扎堆的江头街道,发动志愿者与好人开展N+1结对帮扶,N个志愿者帮扶一个生活困难道德模范,为他们提供生活、辅导小孩学习、料理家务等一系列服务。 |
相关阅读:
- [ 01-12]“偷偷地爱着你”更具道德传递性
- [ 01-07]厦门一中荣获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培养"最美"学生
- [ 01-02]“让座请叫我”背后的道德自觉
- [ 12-11]集美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行专项督查
- [ 07-24]让道德“红黑榜”引领社会新风尚
- [ 07-24]倡导让座不能偏离“自愿”原则
- [ 07-06]厦门首届“最美家长”评选揭晓 20位家长当选
- [ 06-14]道德星光因模范典型而更灿烂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