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炳车为学生讲解题目。
吕炳车和学生们的合影。
人物名片
吕炳车,男,1981年出生,厦门同安人。2012年当选厦门市残联第六次代表大会代表、厦门市残联第六届主席团委员,先后兼任厦门市肢残协会副主席、厦门市残疾人文学艺术协会副主席兼文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厦门日报讯 (文/记者 廖闽玮 图/厦门日报 记者黄晓珍)在2017年高考中,同安一中的一个文科班取得了本一上线率百分之百的好成绩,45名学生考分全部超过本一线,这种情况十分难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班的平均分高出本一线近60分。学生们说,这都要归功于他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拄着双拐来上课的吕炳车。
初见吕炳车的人,或许会觉得他的身材有些“不协调”,看上半身是个壮实的汉子,身材魁梧,手臂粗壮,可是双腿尤其右腿,却非常纤细。“这条腿基本使不上力。”坐下后吕炳车拍着自己的右腿说,他从一岁多起就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从记事起,就要依靠双拐才能行走。不过,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他就这样拄着双拐,一瘸一拐地带着学生们攀登书山,遨游学海……
【教学】拄着拐杖 带学生外出拓宽视野
吕炳车的语文课是最受同安一中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 “幽默风趣,有特色”是几乎所有学生对吕炳车上课风格的形容。“他的课上没有学生打瞌睡。”高一学生陈国斌说,让他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吕老师给他们讲述的《诗经·卫风·氓》。“他让我们自己排练舞台剧,把诗中的内容表演出来。生动形象,又印象深刻。”
而在学习《故都的秋》时,吕炳车还会带着学生们,选择一个秋日去登山,到山林中看看黄叶,感受秋天的气息――尽管自己拄着拐杖,但这不妨碍他带着学生去“放飞”。此外,他还不时组织学生去厦大等高校参观、听讲座,与大学生、教授交流,让学生提前感受大学的氛围。吕炳车说,鼓励学生不拘泥于课本,外出走走,拓宽视野,这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因为自己的不便而耽误了孩子。
上课时,吕炳车都是站着,若是一个上午刚好有4节课,再加上早读,或许他要站上6小时。他就这样一手拄拐杖,一手写板书,还喜欢走到学生中间讲课。“去年,我不慎滑了一跤,膝盖打了钢钉,今年偶尔也坐着上课了,但大部分还是站着。”吕炳车说,久而久之,学生们也都忘记了这一点。他的学生尤若说:“一开始我们都因为吕老师身有残疾而惋惜,后来发现,他自强乐观,从不搞特殊化,且许多事都比健全人做得更好。”
【关爱】成立基金 帮困难学生走出困境
对于贫困学生,吕炳车更是尽力帮助。他与自己的同学们共同创立了“同安一中奋进助学基金会”,基金会成立至今,已帮扶贫困学生70人次。
“一开始只是在同学聚会上,我提出了这个构想,几个同学共同发起。后来影响力慢慢扩大,其他届的毕业生也有人加入。”吕炳车说,困难学生们可以自己向基金会提出申请,或告诉所在班级的老师,由老师转达。每一个提出申请的学生,吕炳车和基金会其他成员都会进行家访,实地了解学生的困难,给予不同程度的资金补助。每年,吕炳车都会拖着蹒跚的步伐,往返于同安区各个乡镇,走访十几名贫困学生,风雨不辍。
“我们十分注意保护困难学生的隐私,避免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哪怕是同班同学,也都不知道班上有谁接受了基金会的帮助。”吕炳车说:“我们认为,有些家庭的贫困原因,如疾病、车祸等意外事件,或许是难以躲避的,但一定都是暂时的。我们的名单上,从来不写‘贫困学生’,只写‘暂时有困难的学生’,除了给予他们资金上的补助,更重要的是鼓舞他们的精神,鼓励他们早日走出困境。”
【经历】自强不息 克服心中的无形障碍
“之所以帮扶贫困学生,是因为我知道水有多凉。”吕炳车这样说。小学到初中九年间,先是哥哥姐姐,后是同村同学,用自行车载着他去上学,直到高中才改为住校。
后来他考上厦大并攻读硕士,半天不同的两节课,常常安排在两栋楼,而且都是五楼。“我的宿舍也在五楼,一个上午的课,要上下三个五楼。”吕炳车笑着说:“拄着拐杖奋力爬,第一个出门,才能不迟到。”
“走不动有人扶,心中有障碍没人能帮你。”吕炳车说,他人异样的眼光常伴随自己左右,但他坚持做自己,走出校门,勇敢敲开别人的家门,当起家教。“我很庆幸自己这个举动,让我找到了我真正钟爱的职业。”2008年,硕士毕业的吕炳车,带着梦想与激情,回到母校同安一中,成为一名教师。
他说:“为消除他人偏见,给自己正名,我才更加努力。我想通过自己的经历,向所有有困难的人说一声,不尝试,你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因此,不要轻易说不,不要轻易放弃。”
记者手记
这个男人“站起来就不轻易坐下”
见吕炳车拄着拐还总是坚持站着上课,一些不了解吕炳车的老师、学生,有时会劝他坐着教书,但吕炳车说,我现在已经真正站起来了,就不轻易坐下。
这说的不仅是教书,更是他的一种人生信念与坚持。无论是少年时的艰苦求学,还是立业后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帮扶贫困学生,吕炳车所做的事,都是想让自己“真正站起来”。他不仅自己“站起来”了,还伸出双手,尽力拉一把那些尚未“站起来”的困难学生,让更多人“站起来”。
可以说,不管体力、智力、财力、物力,吕炳车都甘于奉献、不求回报。无论在教书育人的事业道路上,还是在帮扶贫困学生的慈善道路上,吕炳车都拄着双拐,蹒跚却坚定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