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际志愿者日 思明区举行志愿服务文化节
整合资源
搭建全民参与平台
铺上了火红的地毯,思明区的志愿者队伍悉数到场,轮番登台,他们成了市民眼中耀眼的“明星”。
“城市义工,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赏识助人,爱行天下,爱行善举让生活更多彩”“传递爱心,你我同行”……志愿者铿锵有力地喊出各自队伍的口号,尽显朝气和活力,生动诠释着志愿者的奉献友爱之情。
第一次参加志愿服务文化节的安溪商会志愿服务队一下子来了45人。这支成立于今年4月的年轻团队如今已有志愿者339人。副队长杨两山充满自信地说:“我们将继续做好城市环保、社区服务、城市公共服务、文明交通宣导等五大公益项目活动。”
上午刚刚组织一场主题党日活动,下午又来到文化节现场,嘉莲爱心义工服务队队长万庭清很激动,“这是志愿者的大家庭聚会,满满的正能量鼓励我们要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行动。”说着,她打开一份《地铁志愿服务共建协议》,兴奋地说,“我们又新认领了地铁1号线莲花路口站的志愿服务,线路一运行,志愿者立即去报到。”
共建志愿之城,共筑文明底色。在思明区委文明办的统筹下,思明区志愿团队整合资源力量,队伍不断壮大,服务领域和内容不断拓展。截至目前,思明区在“志愿厦门”注册团体近722个、志愿者71574人,建立“红袖标”平安志愿者队伍近200支,动员志愿者近9万人次助力城市文明创建。
2017年厦门会晤期间,志愿者们喜迎宾客的一张张笑脸,成为这座城市最富魅力的一张名片。志愿之花盛放在鹭岛的大街小巷,有力地提升了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将厦门志愿工作服务水平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品牌引领
扩大志愿服务影响力
在思明区,一支支志愿服务团队如雨后春笋般遍地而生。文化节上,思明区向十支团队颁发“品牌志愿服务团队”的荣誉。
“这些队伍成立时间比较长,队员稳定,服务项目多,团队管理规范,特色鲜明,是思明志愿服务的典范和标杆。”思明区委文明办表示。
“这是对我们的肯定,我们以后要更加规范地运作,不断提高志愿服务水平。”晨曦公益服务队队长项李养领取了荣誉牌匾后充满信心地说,“我们要争取做得更好。”蓝天救援队队员李琳摸着金灿灿的牌匾说:“这是整支队伍的荣誉,我只要有能力,就要力所能及地去帮助别人,每一次救援,每一次伸手,我都感到很幸福。”
志愿者徐友群穿着两件志愿服,满脸笑容地说:“这是终生难忘的日子,也是极具意义的日子。”作为思明区文物保护志愿者的一员,同时又是美丽心灵志愿服务队的队长,这两支队伍双双荣获“品牌志愿服务团队”。徐友群充满自信地说:“见证这两支队伍茁壮成长,自己很有成就感,接下来,将以更大的干劲投入到志愿服务中。”
时下的思明,文明之花让这座高颜值的城市越发美丽。志愿服务,已成为思明区一道最美的风景。
当前,全区常态化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有150多个,一大批有特色有影响的品牌项目,扎根社区,贴近需求,卓有成效。城市义工协会、蓝天救援队、晨曦公益服务队等多支“王牌”志愿服务团队,引领思明志愿风尚。
法律保障
《志愿服务条例》受关注
就在文化节举办的前两天,也就是12月1日,我国第一部关于志愿服务的专门性法规《志愿服务条例》正式实施。
在活动现场,这本《志愿服务条例》十分抢手,志愿者们争相传阅。虽然《志愿服务条例》只有薄薄十页,但对于志愿者们来说,却有着沉甸甸的意义。
“今后志愿服务活动将有法可依、有律可循了。”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会长王忠武在《志愿服务条例》制定的时候,曾提出不少意见和建议。他开心地说,《志愿服务条例》明确了志愿服务管理架构,并对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的权利及义务做出要求,填补了我国志愿服务领域在国家层面的立法空白。
实际上,在志愿者权益得到保障的同时,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同感和志愿者的社会礼遇度也相应提升。资深义工陈建南表示,志愿服务有了保障,爱心传播会更有力量,《志愿服务条例》的出台是对志愿者最大的鼓励,将更好地激发志愿者的活力,激励更多人向上向善。
“市民朋友们、志愿者朋友们,快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明厦门,建设志愿之城,在后金砖时代,向世界展现厦门最美姿态……”文化节上,王忠武还代表思明区志愿服务联合会发出志愿服务倡议。
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深深触动着广大市民的心灵。当天,又有一批市民踊跃加入各志愿者团队。市民许瑞云一看到思明区文物寻根志愿宣导团在招募团员,立即报名。她欣喜地说:“我一直关注文物保护志愿行动。作为厦门人,我很乐意为保护城市文脉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