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会音乐总设计关峡
东南网9月4日厦门讯(本网记者 李霖 卢超颖)细致精美的服装、婀娜多姿的舞蹈、婉转悠扬的唱腔……今晚,厦门会晤文艺晚会在闽南大戏院精彩上演,整台晚会充满了浓浓的海洋气息、福建特色和闽南风情,令人赞叹,倍感意犹未尽。
中国“音乐活化石”遇上西方交响乐
南音是中国四大古乐之一,用闽南语演唱,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古乐,被称为“音乐活化石”。2009年9月,南音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喜好传统艺术的观众也许见识过南音的风采,但在今晚的晚会上,穿越千年的喃喃古音与交响乐这一世界语言擦出了别样的火花。“南音和交响乐的对话,是一次创新。舞台上除了展现南音原汁原味的、最精髓的东西,还有交响乐的铺垫和助推。节目表现有交融、有差异,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是东西方艺术的对话。”厦门市南乐团团长杨雪莉告诉记者。
“一千多年来,南音在民间流传,极具福建地方特色,让南音登上国际舞台,一直是我们所期待的。”晚会音乐总设计关峡表示,几个月来,节目主创团队先后6次到厦门、泉州等地采风,“为了展示南音的精妙,将其最精髓的部分搬到舞台上,让南音插上交流的翅膀,走上典雅的国际舞台,我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厦门市南乐团团长杨雪莉
演职人员于馨(右一)和李鑫接受媒体采访
演职人员辛勤付出造就精彩演出
据杨雪莉介绍,此次厦门市南乐团举全团之力,排练了三个多月,共有二十多名南音乐人登上晚会舞台,“这是一次将传统艺术南音推向世界的好机会,我们的南音乐人也在这次锻炼中得到了提高。”
“福建人心中有一股气,通过晚会精彩完美地去展现福建优秀文化,展现福建人的文化自信,这也是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晚会艺术指导委员会主任陈维亚认为,福建的海洋文化包容性是非常强的,“这才使得南音这一传统音乐文化的‘活化石’能够保留到今天。”
除了南音,此次晚会中的舞蹈《惠女风情》《畲族婚典》也让观众们眼前一亮。艺术形式有所不同,相同的是演职人员台下的默默奉献。“从六月中旬持续到八月底,我们全情投入这场晚会中,几乎每天都排练超过12小时。”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的舞蹈演员于馨告诉记者,此次她在《惠女风情》中出演的惠安女形象与以往不同,更加活泼欢快,编排、动作、服装、音乐等方面都打破了传统的塑造形式。
“这种国家级的舞台演出机会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历练。”舞蹈《畲族婚典》的领舞李鑫表示,能够用自己的演出展现福建特色人文魅力,出演人员都倍感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