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翔安变化日新月异 弘扬“六种精神”带领人民奔小康

2017-09-02 13:29:54王元晖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马塘新村

特色小镇澳头社区。

翔安区以双沪社区为试点,按照“四统模式”实施村民住宅小区建设。

大宅社区火龙果喜迎丰收。

  

大力提升基层医疗水平。

厦门日报讯 (记者 王元晖 翔安记者站 林瑞声 余庆东 图/张天骄朱毅力)一片被群山环绕的村庄,虫鸣鸟叫。清澈的池水,把夏日明媚的阳光,映射在路旁错落有致的别墅群里。一条条洁净的沥青路环绕着家园,一片片四季常青的绿地点缀在房前屋后。

翔安区新圩镇马塘村,正是因为那条从“极穷”到“极富”转换的轨迹,而特别引发外界的关注。多年前道路窄得只能开进一辆手扶拖拉机的穷乡僻壤,如今却高速运转着现代化的流水线。

把目光从大山移到大海边,近段时间,四幢淡黄色外墙的居民楼矗立在大嶝街道双沪社区的红花绿柳间,社区新村建设工程项目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分配、统一管理”的“四统模式”,开启了当地居民的崭新生活。

两个不同的地点,两个迥异的场景。然而,如今在新圩,在大嶝,无论是干部还是群众,说起家乡的变化和心里的自豪感,总会隐约感觉到隐藏在他们身后的那种“精神”。

在纪念厦门特区建设25周年之际,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接受采访时就提出和肯定了嘉庚精神、海堤精神、英雄三岛精神、鼓浪屿好八连精神、马塘精神等为代表的厦门精神,再加上新时期的盖军衔精神,这“六种精神”成为引领厦门改革开放和特区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六种精神”,两种在翔安。“艰苦奋斗、敢于奉献、不怕牺牲”的英雄三岛精神和“敢为人先、敢于拼搏、敢闯敢试、党建引领”的马塘精神,这些年都被翔安人视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如今已经铺展在翔安新一届区委、区政府以及50万翔安老百姓面前。奔小康的路上,翔安还是那句话:“别人走,我们跑;别人跑,我们冲。”

补齐短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翔安区新近出炉的《关于加快补齐民生短板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最近在许多翔安人的手中传阅。这份厚实的文件之所以备受瞩目,根源还是在于其与他们未来的生活息息相关。

“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萦绕耳畔,翔安迈向小康社会的崭新图景,也愈来愈清晰。

“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宜居宜业、转产增收”,展开这份蓝图,几个关键词串联起了不远的将来翔安人的美好生活。

到2020年,将新建49所幼儿园、新增加幼儿园学位1.69万个,实现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8%以上,适龄儿童入读普惠性幼儿园达85%。

到2020年,全区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2400张以上,千人均床位数达到6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比2015年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

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全区所有社区的全覆盖。

到2020年,以双沪社区为试点,按“四统”模式实施村民住宅小区建设,化解宅基地供需矛盾,充分保障村民住房需求。

到2020年,新增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1600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28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1200人,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200人。

蓝图绘就,力透纸背的,还是深植在翔安人心中的特有的“精神”。曾经推动他们创造出一个个奇迹的厦门“六种精神”,不仅仅在翔安的大会小会上频频提及,更已经内化到越来越多人的“精气神”中。

红彤彤的灯笼整齐有序地闪耀在街边,把上边“翔安版”的公益广告一同嵌入人们的心里——每逢重要节日,这里都会开展“万盏灯笼进百家千户”活动,浓浓的喜庆氛围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在每一个角落快速传递。翔安区的决策层深谙一个道理:凝聚精神,离不开文明的力量。

志愿者,无疑是翔安文明创建中一抹最靓丽的色彩。而“92580”,便是翔安志愿者们的一个共同的“家”。自成立以来,其短短时间内就汇聚了3000多名志愿者,成为翔安志愿服务向专业化、社会化、精准化发展的一个标志。

同心聚力,同向发力,有了“六种精神”的引领,前行道路上的任何难题,不再是难事。

富民强村

提升百姓获得感

新店镇大宅社区1200多亩火龙果地,刚刚过了收成期。这几天,果农们的心终于轻松了下来,他们或在村里如缎带般的慢行步道上闲聊散步,或在自家的房前屋后分享丰收的喜悦。田埂边矗立着的“党建富民强村示范基地”十个大字,依旧是他们眼里的最美风景。

年产值3000万元,年利润超过1000万元,这就是被誉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的大宅社区。有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这个小小的村子,300余户农户都加入了专业合作社,这里推行“支部+协会”模式,成立果蔬专业合作社党支部,设置陈跃进等火龙果种植技术党员示范岗10户,在党的旗帜下,农民们撸起袖子,“钱袋子”也迅速鼓了起来。

“党建富民强村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党建是引领,强村是关键,富民是目的。”翔安区委书记黄奋强曾多次要求相关部门必须始终把党建富民强村工程作为农村工作和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常议常抓,并层层压实责任,形成组织推动、上下联动、多方行动、典型带动的工作格局。

大宅社区其实并不是个例。马塘村党委书记、银鹭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清渊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接把村民们的发家致富,归功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他看来,只有党建引领,把破解发展瓶颈的着力点对准老百姓最关心的现实问题,才能把村民们的力量聚合起来,也才能有如今备受称道的马塘精神。

可以看出,带领农民奔小康,就是要把他们的“钱袋子”问题解决好。尤其是今年来,翔安区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密集策划生成了一批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乡村旅游项目,并将被征地农民和海域退养渔民转产就业以及有效盘活农渔民存量住房、土地纳入农村新型业态的盈利模式中。

跷起大拇指,笑得合不拢嘴。简单的动作,折射出的,正是当前翔安众多普通老百姓的真切感受。奔小康的路上,有了获得感,他们才能跑得更快。

【点击】

进村联户 富民强村

目前,翔安区村居设置党员示范岗960多个,联系困难群众1600多户,建立党员义工队130多支,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112个村居“一对一”结对帮带,推动百个项目进村、千名干部入户、万名党员联户,所有这些,共同集聚起翔安党建富民强村工程的强大推力。

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幅全市第一

去年,翔安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991元,增长8%,增幅全市第一。今年,翔安将投资9000万元,继续推进28个美丽乡村项目建设。

【专访】

马塘村党委书记、银鹭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清渊:

用马塘精神

带领村民发家致富

拉开马塘村党委书记、银鹭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清渊办公室的窗帘,一眼就能看到窗外连片成势的红色屋顶小洋楼。“那全是村民们自己的房子!”记者与他的对话,就是从马塘村的“穷”与“富”开始。

1982年的时候,马塘的村收入总共为35720元,而到了2014年,马塘工业总产值超过120亿元,人均上缴税收300万元。在陈清渊看来,马塘的变化,很客观地体现在这样一组数据上——这个村一直都是“典型”,过去是“典型的穷”,现在是“典型的富”。

“马塘三面环山,周边水库的水无法引进来,‘靠天吃饭’的村庄因此得了个‘瘦马塘’的绰号。”陈清渊说,多年前的往事,至今依旧历历在目,“有女不嫁马塘郎”的时代让他们蒙羞。

穷则思变。陈清渊20多岁时,就与村里的年轻人一同从邻村买来了一台二手发电机,从废品收购站采购了一摞电线,终于点亮了黑夜中的马塘。事实上,这一缕缕从山里发出的亮光,照亮的是这代青年人用汗水和智慧致富的梦想。

真正让马塘改头换面的,正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陈清渊直言,马塘的发展,绕不开的是众所周知的“银鹭”,这家著名企业腾飞的翅膀,也推开了多年来阻碍小山村发展的羁绊。

“马塘人爱开会。”有一段时间,外人总爱这样调侃——陈清渊说,的确如此。他解释,这种会,折射出的正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企业乃至村中的事务,都必须征求大部分村民的意见,而要调动广大村民促发展的积极性,也必须首先解决他们最关心的现实问题。

可以说,就是依托着全村人的合力,马塘一天天地富了。陈清渊说,致富的路上,始终有一种精神如影随形,那就是如今被外界津津乐道的“马塘精神”。他们敢为人先,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他们艰苦创业,用闽南人“爱拼才会赢”的姿态扫清发展过程中的一切障碍;他们勇于创新,从最开始的引入外资,到近几年与雀巢合资,走出了一条让人惊羡的变革之路。

回眸这一历程,陈清渊渐渐激动起来。他掰着手指又算了一笔账——现在村里即使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每年收入甚至比厦门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还高。“马塘没有一个‘穷人’”,让陈清渊欣慰的是,这样,企业的发展目的达到了,马塘精神终于在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上结出了累累硕果。

未来,马塘的面貌将会如何变化?陈清渊自己也无法预测,但他坚信,马塘精神不会变,因为它凝结的,是马塘人艰苦创业的精髓,是马塘人对美好生活的不辍追求。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