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作为隶属于中科院的国家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简称“城市所”)“筑巢”厦门杏林湾畔已近11年。十年多来,城市所吸引了来自全国、乃至全球多达760位的科研人员聚集在这里“孵金蛋”,致力于提升包括厦门在内的全国城市环境质量的研究。他们在厦门都做些什么?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果?今天起,本报联合城市所推出系列报道,揭秘这个目前国际唯一专门从事城市环境综合研究的国家级研究机构。
厦门日报讯(记者 吴君宁)看似薄薄的、极其普通的一层口罩核心过滤材料,却蕴含着无限的科技力量——用纳米纤维膜制备出高效低阻的PM2.5防护口罩,过滤效率高达99%以上,目前已全面市场化。这是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高压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技术的产业化成果,城市所还作为第一起草单位牵头编制了全国第一个向社会发布的可有效防护雾霾危害的《PM2.5防护口罩》标准。在过去的几年中,城市所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积极推进院地合作与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区域科技合作,拓展公共科技服务能力,为国家和区域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培育高新技术
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
建所以来,城市所不断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城市所科研与合作处处长陈伟民介绍,城市所采用“需求导向研发”的创新模式,将企业需求引入实验室,与企业共同打造产业研发中心。
2015年,城市所与盛发环保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共建“火电厂废水零排放研发中心”,中心研发的“脱硫废水烟气余热蒸发零排放技术”以其创造性和先进性,顺利通过了中国科学环境学会组织召开的环保科技成果鉴定会,应用前景广泛。
“所企联合研发中心成为技术创新加速器,从原始创新到站在市场制高点,带动了企业研发团队建设。”陈伟民告诉记者,研究所还以技术入股的方式成立了十余家环保公司。
开展全方位合作
支持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立足厦门,城市所积极开展院地合作,为厦门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持。去年,城市所受市发改委委托编写了《厦门市“十三五”碳减排目标与实现路径研究》、《厦门市“十三五”能源规划》,受市规划委委托与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编制了《厦门市能源发展战略规划(2016—2050)》。
近年来,省环保厅、省住建厅、省经信委;福建省龙岩市、南平市;厦门市集美区、海沧区;甘肃省白银市、江苏省盐城环保产业城等都成为城市所的合作伙伴,分别与城市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推动了地方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城市建设的全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