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达人”将垃圾分类融入生活
陈宝英将垃圾分类融入生活
姓名:陈宝英
身份:前埔北社区居民
心声:希望垃圾分类能够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海西晨报讯(记者 雷妤)最近,“垃圾分类”成为热词。在前埔北社区,60多岁的陈宝英,被称为社区“垃圾分类达人”。五六年前,当大伙对垃圾分类还不太熟悉时,陈宝英便在家中尝试垃圾分类。
对许多人来说,垃圾分类不难,难的是将它融入生活。这些年,陈宝英不仅自己将垃圾分类,还带动家人一起进行垃圾分类。
小区垃圾脏乱触发灵感
垃圾分类走进陈宝英的生活,源于多年前一次经历。陈宝英告诉记者,小区里的流浪汉把有用的东西带走,没有用就扔在垃圾桶旁,原本干净整洁的小区变得十分脏乱。
“如果我把有用的东西和没用的分开,会好点吗?”垃圾分类是一项不大不小的工程,这意味着,每次丢垃圾,陈宝英都要思考如何对它进行分类。为了简化,她把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
陈宝英发现,真正开始垃圾分类后,可回收的垃圾占绝大部分。陈宝英家特地准备两个垃圾桶,每次集到一箱可回收物品后,她就把它们送给小区的保洁员。
不仅如此,垃圾分类还改变了她的生活方式。为减少制造厨余垃圾,陈宝英总是按需做饭,尽量每顿饭都吃完,不剩饭菜,“很多人都喜欢多做点,我是宁愿少吃点,也不要因为多做饭而造成浪费”。
全家人一起垃圾分类
久而久之,生活在一起的老伴、女儿女婿也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连读小学四年级的孙女,也懂得对垃圾进行分类。
“不久前老师问我孙女在做什么公益,她说在捡垃圾。”对此,陈宝英觉得,长期耳濡目染,垃圾分类已经融入孩子的生活中。
虽然是公认的“垃圾分类达人”,但陈宝英认为,自己离真正的达人还有一段距离。她告诉记者,早期她对垃圾分类并没有那么细致,只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但现在垃圾被分为了四大类:可回收、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对于她而言,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还要再学习。
“垃圾分类不能单靠一小部分人,而是要整个社会动起来才会有效果。”陈宝英说。记者了解到,思明区正在大力推广“垃圾分类不落地”行动,其中,前埔北社区打算将前埔健身公园广场打造成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并在社区广泛开展垃圾分类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