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鱼”原来是濒危鱼类锤头鲨 去年6月,厦门海关查获了一批准备出口韩国的冻品鱼货,这批以一般贸易方式申报出境的冻品鱼重量为4762千克,货值近5万美元。尽管冻鱼的形态并不完整,胸鳍、尾鳍和第一背鳍都已被去掉,但海关人员在查验时认为,这批鱼货很可能是被禁止进出境的一种鲨鱼,而出口企业却并未按法律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并如实申报,厦门海关缉私分局随即依法立案,对企业涉嫌走私的行为展开调查,并委托福建海洋与渔业司法鉴定中心对涉案货物进行物种鉴定。 鉴定人员通过仔细对比鱼货的形态特征,确定被抽检的样品“冻鱼”就是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的锤头鲨,并于近日向委托单位提供了完整的鉴定报告。福建海洋与渔业司法鉴定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完成此次物种鉴定的工作人员具备非常丰富的海洋生物学分类及形态知识,在看到样品的第一眼就基本可以确定鱼类品种,而他们的“火眼金睛”实际上在许多物种鉴定方面都起到很大作用,在福建省内最常见的就是辨别红珊瑚,“不是红色的就是红珊瑚,当执法部门把疑似红珊瑚的样品送来时,我们主要从形态学方面进行辨别鉴定。” 鉴定过程有时往往需要很长时间 事实上,对海洋生物的生态学鉴定是海洋与渔业各类型鉴定工作中难度较低也最为日常的一项,对鉴定人员而言,难度最大的当属海洋与渔业水域各类事故鉴定。 福建海洋与渔业司法鉴定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船舶漏油事故损失鉴定为例,鉴定人员首先必须对事发海域的海水、沉积物、死亡鱼类等进行大量采样,其中的难点在于如何确定养殖产品的死亡是由事故直接引起的以及对事故影响的范围及程度进行确定,这至少需要数百个数据的支持,甚至还要通过计算机模拟海洋潮流走向来判断事故影响。而鉴定过程中最复杂的则莫过于评估事故对海洋造成的远期影响,这需要来自不同专业的鉴定人员开展多学科配合,整个鉴定过程往往需要持续几个月到一年的时间。 |
相关阅读:
- [ 04-20]厦门海关搭建查验补贴申诉平台 让惠企改革真正落实到位
- [ 04-06]涉嫌走私成品油逾2亿元 厦门海关劝返10名逃犯
- [ 04-05]厦门海关两年15项监管创新制度被评估为全国首创
- [ 03-30]太原海关原关长吴海平出任厦门海关关长、党组书记
- [ 03-29]男子留学带回的特产竟是狼皮 入境即被厦门海关查获
- [ 03-28]厦门翔安火炬产业区诞生首家海关高级认证企业
- [ 03-27]27桶危险化学品 竟冒充鞋底出口被厦门海关查出
- [ 03-24]从一句话揪出2亿元大案 厦门海关摧毁4个犯罪团伙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