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 “15分钟如厕圈”有盲点 记者从市环卫处了解到,厦门的公厕分为环卫公厕、旅游公厕和其他公厕三大类,合计超过3000座,其中,现有环卫公厕494座,主要分布于人流量较多的道路沿线。按照规划,岛内基本形成了“15分钟如厕圈”,也就是说,在15分钟的步行距离内便有一处公厕分布。 不少市民还发现,这几年,厦门街头出现了一些钢结构的公厕———相较传统公厕,它们占地面积小,且搭建方便,也多为“无性别”厕位,男女皆可使用。这样的“无性别”厕位,便是在“公厕革命”后大力推行建设的。更灵活的性别厕位比例,不仅能让公厕得到充分利用,还能方便特殊人群使用,如需要他人辅助行动的老人、小孩、残疾人等。 然而,记者发现,厕所分布也存在一些盲区。市民王女士吐槽:“中山路从文化宫到鹭江宾馆这一公里的路段,公厕难觅,只能到商场、餐馆‘蹭厕所’。”在厦门的其他地区,仍有不少像中山路这样鲜有公厕的“薄弱”区域存在。 问题: 个别公厕依然“重男轻女” 那么,男女性的厕位比例如何呢? 早在2010年,厦门就开始了一场“公厕革命”:新建独立式公厕和附属式公厕厕位男女比例一般为2:3至1:2。自那时起,厦门新增公厕,都谨遵了男女厕位2:3的比例建设,一些“上了年纪”的公厕,也相应地进行了厕位改造,提升了女性厕位比例。 昨日,记者走访了厦港一带的几处公厕,这些公厕以固定公厕居多。蜂巢山路的一处公厕十天前刚刚改造完毕。记者发现,在改造后的该公厕内,男生小便池有7个,大便池有6个,其中有一个正在维修,而女厕内有12个厕位。虽然男厕与女厕的厕位基本相等,但相比以往,女厕位已有所增加。 然而,个别的公厕依然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在大学路的一处公厕,男生小便池与大便池各有4个,而女生的厕位仅有6个,男厕位明显多于女厕位。 此外,演武大桥观景平台入口处有固定式的公厕和移动公厕。移动公厕位于观景平台的1号出入口,固定公厕则位于2号出入口。记者看到,移动公厕仅有两个厕位,均为男女混用。而在固定式公厕内,男厕位则比女厕位要多———男厕内有5个小便池、3个大便池,共8个厕位;女厕内则只有7个厕位,另还有一个小便池。 |
相关阅读:
- [ 08-28]厦门市凌晨暴雨淹了大学路店面 污水从厕所里涌出
- [ 05-17]厦门50座旅游厕所将在10月底前投用 在网上也能查
- [ 03-10]厦门计划新建、改建旅游厕所50座 让游客更加方便
- [ 01-20]学校厕所厕位少保洁不到位 农工党厦门市委建议多重视
- [ 12-19]厦门两名女子为争一个厕所位竟打起来 都因此受伤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