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讯 (本报记者程午鹏房舒)15岁少女与家人失联,时隔多日仍无音讯;22岁大三女生突然离家出走,把手机扔进垃圾桶。近日,不少热心网友在朋友圈转发女生失联、家人急寻的消息。
昨日,记者联系了仙岳医院心理医生,深度解析这种现象。心理医生提醒家长,应及早介入,教导孩子正确的感情宣泄方式。
案例1 大三女生扔了手机 回家途中突然下车
小雯(化名)今年22岁,在集美一所大学读大三,母亲在岛内租房子住。上周末,小雯和往常一样回到岛内,和母亲一起过周末。小雯平时比较内向,说话较少,但母亲发现她近一段时间比较爱说话了。
11月6日傍晚,小雯和姑姑在文化艺术中心的广场散步,趁着姑姑接电话的空当,小雯上了公交车离开。母亲和姑姑打了小雯的手机,但小雯不接听。过了好一会儿,小雯的手机号码突然打来电话,是101路公交车的司机师傅。
根据司机师傅的描述,小雯乘车到了会展中心,把手机扔进公交车上的垃圾桶里要离开。司机见状捡起了手机,给小雯的母亲打了电话,一番劝慰后,把小雯送上另一辆开往文化艺术中心的公交车。
不料,当晚7点多,公交车开到西林云顶站,小雯自己下车。根据监控录像,小雯下车后又上了另一辆公交车,但录像画面较暗,看不清是几路公交车。
昨日,小雯家人终于找到了她。对于小雯突然离家出走的原因,母亲不愿透露。
案例2 15岁少女离家出走 至今没有音讯
“我们都跟她说了,实在不爱读不要太勉强自己。”女儿小婷(化名)出走之后,妈妈一直这样念叨。
15岁的小婷,5日傍晚从同安西柯外婆家走出去,好久都没回来。家里人疯了一般地找,就是找不到。当天晚上10点多,小婷发了条信息给表姐,说她压力很大,心情很不好。
小婷的母亲说,小婷是大女儿,在同安一所重点中学读初三,从小到大都让人很省心,学习、生活都不用家人太操心,但过于内向,有什么话都埋在心里。出走前,小婷曾几次说学习压力大,有些焦虑。当时妈妈还宽慰她说,家里对她的学习没有过高的要求,不要有那么大压力。没想到,小婷还是一个人跑出去了。
在小婷的个人网络空间里,记者看到一些比较悲观的内容,比如,“很多东西还没来得及就已结束”;“这个国庆很痛苦,很绝望,还好我已经回来了,在做那种决定之前……”
记者发稿前联系了小婷的母亲,对方表示仍未找到小婷。
粉红色衣服,黑色运动裤,一双黑色拖鞋,这是小婷离家时的装扮。家长希望,如果有人看到小婷的话,请尽快跟家里人联系或报警。
【分析】
心理医生:
孩子离家出走前
一般会悲观生气
针对青少年离家出走的情况,记者咨询了仙岳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主治医师卢大力博士。
卢医生分析说,学生离家出走,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跟家里闹矛盾,二是跟同学和老师发生矛盾。“相对于学校老师一视同仁的管理,在家住宿的孩子更易与家人产生矛盾,引发离家出走。”卢医生说,家人一般会迁就和宠爱孩子,在他接诊的案例中,受家人溺爱的离家出走孩子更多一些。
卢医生说,青少年在离家出走之前,一般会表达出悲观和生气的负面情绪,小婷的个人网络空间中写的内容就表达出悲观的情绪。不过,年龄越大,心智越成熟,反而不用语言表达离家出走的意愿,而是直接付诸行动。
卢医生提醒家长,平时一定要与孩子好好沟通,当孩子表达出负面情绪时,一定要及时干预,教育孩子用正常的方式宣泄感情。卢医生强调,如果孩子多次离家出走,家长干预没有效果,最好找医院的儿童青少年心理科医生对孩子进行开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