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讯(记者 佘峥)昨天,应邀到厦门一中演讲的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建翔语出惊人地指出,很多家庭用“恨”在做教育。
10月29日,一中将举行110周年校庆。57岁的陈建翔曾经上央视《百家讲坛》讲家庭教育,他昨天这个题为《东方文化复兴与新家庭教育》的演讲是一中110周年校庆“大道一中”论坛中的一场。
调查三分之一家长“严重焦虑”
每当看到新闻说,从哪位贪官家里搜出成吨的现金或是几十公斤的黄金,陈建翔就会想起某些家长。他说:“我实在想不通,那么多钱和黄金,他们这辈子用得完吗?”然后他话锋一转,对着台下的家长说:你们中的一些人何尝不是这样?恨不得把成吨的“人民币”或几十公斤的“黄金”散落在孩子身上。
家长们哄堂大笑,他们都明白,陈建翔讲的散落在孩子身上的不是“黄金”或“人民币”,而是对孩子的各种期望值。
陈建翔说,他所在的中心和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2014年、2016年做的两次大型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家长(特别是孩子妈妈)对孩子的教育感到“焦虑”,其中三分之一是“严重焦虑”。
观点干预越多孩子越没有可能性
陈建翔说,千千万万的家长都不明白,我们对孩子未来干预得越多、设计得越多,孩子就越没有可能性,也就是说,“孩子就没有未来”。
在家长目瞪口呆中,他继续开炮:很大一部分家长把“爱”理解错了,他们认为是他们在爱孩子,事实上,他们是用“恨”在做教育。
他进而阐述说,家长们“恨”的教育有三种形态:他们给孩子灌输“分离、分裂”——隔壁家的孩子学得那么好;自我强化状态——你要“更加”怎么样;对抗的状态——如果他比你优秀,你要打败他!
总之,陈建翔说,家庭教育的思维都是这类恨的思维。
建议家长要懂得休息
那么,什么是“爱的教育”?自称是老子粉丝的陈建翔说:“爱”应该是没有“我”的,即爱的教育不能以“我”来开头,真正的爱应该是“自我的溶解”,即把自己融化到他喜欢的对象里。
他以自己和儿子的冲突为例。当年,陈建翔的儿子去美国留学,他想让儿子读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但儿子想读同一个城市排名比较靠后的南加州大学。
陈建翔说,争论的结果是:“我”消失了。他说,儿子成长中,一到关键处,“我”就消失。
他认为,这才是父母对孩子的“爱”。他因此建议家长们:父母们要开始休息,不要辜负自己来人间这么一趟,“一个不懂得休息的家长很难有家庭教育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