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埔玛瑙:的哥引来的“玛瑙王国” 行驶过一段土路,眼前就是闻名遐迩的“玛瑙王国”——海沧东埔玛瑙村。长约2公里的街道两旁,就有300多家玛瑙商店和工坊。 这个并不出产玛瑙的小镇,目前进口的玛瑙原料占全国八成以上,如此蜕变,现任厦门玛瑙协会会长的张武阳说,缘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一次偶遇。当年,村民张武阳是一名的哥,在厦门机场遇到一位台商,得知对方要设厂加工进口玛瑙原石时,他立刻邀请其到东埔村看看,把项目拉进了家乡。三年后,台商撤资,张武阳和合伙人接手了玛瑙加工厂,其他村民也跟着干了起来。如今,东埔几乎家家从事玛瑙产业,年产值逾10亿元。 “尽管市场不景气,销量下滑不少,但不同于一些行业的关店潮,这里的店越开越多。”张武阳说,近年来,东埔的玛瑙企业家从全国招募了数百名雕刻师,加入创意元素,提升玛瑙的艺术和文化价值,颇受青睐。20多年的发展,玛瑙产业已成为厦门工艺美术的一张名片。如今,困扰制约东埔玛瑙村发展的,不是原料,也不是市场,而是进村的路。张武阳说,产业要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旅游的支撑,可道路、停车场等配套都跟不上,如何吸引游客? 【问题】 项目分散在各区 缺少地标性集中展示场所 如何改变“各自为政”的状态?答案很简单:成立协会。然而,迈出这一步,厦门却花了20多年的时间。对此,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潘尤龙深有感触。 上世纪90年代,依托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成立了厦门市工艺美术学会,学会以工艺美术创作和研究人员为主,20多年间,举办各类活动,不遗余力地推动厦门工艺美术的发展。然而,在全市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工艺美术一直被视作小众艺术,并没有引起很高的重视。企业和个人这支重要的生力军,也因为没有平台,散落各地,“闭门造车”。 潘尤龙说,“酝酿”了20多年,协会在学会的支持下终于得以成立,将专家、企业、个人聚集在一起,为他们营造一个开展科研、保护、传承、创新、展示的平台。但仍有现实问题摆在眼前:一些项目分散在各区,要集中展示销售并不容易。厦门存在用地紧张、成本高、招工难等问题,加上销售分散,缺少地标性的集中展示场所。学会和协会正寻找合适的场地,解决这一难题。 |
相关阅读:
- [ 08-25]泉州:为女性工艺美术大师启动巾帼巧匠工艺美术精品展
- [ 08-24]2016年泉州市巾帼巧匠工艺美术精品展启动
- [ 08-24]创新人才培育 激荡文化活水 首届市级工艺美术大师优秀作品及工艺美术精品展览会举办
- [ 08-24]创新人才培育 激荡文化活水 首届市级工艺美术大师优秀作品及工艺美术精品展览会举办
- [ 08-24]创新人才培育 激荡文化活水 首届市级工艺美术大师优秀作品及工艺美术精品展览会举办
- [ 08-24]创新人才培育 激荡文化活水 首届市级工艺美术大师优秀作品及工艺美术精品展览会举办
- [ 08-09]莆田首届互联网+工艺美术文化高峰论坛圆满举行
- [ 08-07]莆田荔城黄石工艺美术城附近:大叔为情所困当街砍人
- [ 04-29]福大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创意毕业作品在厦门美术馆展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