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个人信用染上“污点” 坐飞机办贷款买保险或受影响

2016-06-23 09:18:05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卢超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6月23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钟榕华)个人信用报告越来越不能马虎了!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对严重失信主体制定了惩罚措施,渗透生活中多个细节。一旦染上“污点”,不但办贷款受影响,就连坐飞机、旅游度假,甚至买保险也可能受到影响。

严重失信行为包括四大类

根据《指导意见》,严重失信行为主要包括四大类。

一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行为,包括食品药品、生态环境、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强制性产品认证等领域的严重失信行为。

二是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和社会正常秩序的行为,包括贿赂、逃税骗税、恶意逃废债务、恶意拖欠货款或服务费、恶意欠薪、非法集资、合同欺诈、传销、无证照经营、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和故意侵犯知识产权、出借和借用资质投标、围标串标、虚假广告、侵害消费者或证券期货投资者合法权益、严重破坏网络空间传播秩序、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等严重失信行为。

三是拒不履行法定义务,严重影响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公信力的行为,包括当事人在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作出判决或决定后,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逃避执行等严重失信行为。

四是拒不履行国防义务,拒绝、逃避兵役,拒绝、拖延民用资源征用或者阻碍对被征用的民用资源进行改造,危害国防利益,破坏国防设施等行为。

一旦信用染上“污点”影响大

《指导意见》要求健全约束和惩戒失信行为机制。例如,要求加强对失信行为的市场性约束和惩戒。对严重失信主体,有关部门和机构应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索引,及时公开披露相关信息,便于市场识别失信行为,防范信用风险。督促有关企业和个人履行法定义务,对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的严重失信主体实施限制出境和限制购买不动产、乘坐飞机、乘坐高等级列车和席次、旅游度假、入住星级以上宾馆及其他高消费行为等措施。支持征信机构采集严重失信行为信息,纳入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引导商业银行、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定价原则,对严重失信主体提高贷款利率和财产保险费率,或限制向其提供贷款、保荐、承销、保险等服务。

具体到个人,哪些行为会使信用记录“染污”呢?首先是贷款或信用卡还款逾期,如房贷、车贷月供累计2-3个月逾期或不还款,助学贷款不还,还有为别人提供担保,对方却没按时还贷款。另外,在加息周期,贷款利率上调了,却仍按原金额支付月供,导致产生逾期等。还有手机停用不销号导致产生欠费未还,再比如有的银行的信用卡是要收取年费的,如果你把它闲置了,又不去销户,持卡人也可能产生不良信用记录。

怎样给信用报告去“污”

当然,如果个人信用记录不幸“染污”,也不是不能“去污”的。例如,涉及个人的信用记录,在失信行为终止之日起,这个失信记录只保留5年。

对于个人信息有误、被冒名贷款等导致的逾期,融360分析师支招称,只要你对这些不实信息有异议,都可以去当地的人银提出异议申请,通常15个工作日之内,就可以拿到答复。这种不良逾期会立即消除。

对于20天以内的贷款逾期,积极缴纳欠款本金和利息,主动致电银行说明自己非恶意,比如非自己原因,而是第三方机构造成的逾期,如信用卡未激活产生年费之类,可让银行开一份非恶意逾期证明;如果是信用卡产生的逾期记录,还清欠款以外,不要立即销卡,还应继续使用。因为信用卡的消费还款会在征信报告里显示最近24个月的滚动记录,继续使用,24个月以前的逾期会被去掉,而一旦销卡,它就会长久保存在那里。

要是20天以上的贷款逾期,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银行还没有将你的不良记录报送人行,积极还款后,主动联系银行告知逾期原因,逾期记录有望被消除;第二种情况,不良记录已经出现在央行的征信报告之中,你需要做的,一是要立即还上本金及滞纳金,二是继续保持良好的信用习惯,这样5年之后,你的个人信用会自己修复。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