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厦门电(刘默涵)“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鼓浪屿遥对着台湾岛,台湾是我家乡……”
厦门鼓浪屿和台湾岛遥遥相望,一水相隔,两岸的骨肉情、思乡愁在“鼓浪屿之波”的传唱中一览无遗。这是一座富有台湾故事的小岛,在静谧中等待发现。
5月的南国,一扫连月雨霁,只见碧空如洗。在这样的晴好天气里,新华网无人机队登上鼓浪屿,用高空视角一一呈现岛上那些被定格在岁月中的台湾元素。
航拍地点一:菽庄花园
厦门鼓浪屿“菽庄花园”与台湾台北林本源庭园一脉相承。菽庄花园的主人是台湾富绅林尔嘉。林尔嘉,字叔臧,菽庄花园的名字其实是取林尔嘉字“叔臧”的谐音。图为俯视下的菽庄花园”(黄文彬摄)
林尔嘉祖籍福建龙海角美,原名陈石子,是厦门抗英名将陈胜元五子陈宗美的嫡生长子,6岁时过继给台湾板桥林家,因先辈迁居台湾淡水,在那里建有一座宏伟绮丽的花园——板桥别墅,林尔嘉少年时代就是在板桥别墅渡过的。图为俯视下的菽庄花园”(黄文彬摄)
从21岁回到厦门至年44岁,林尔嘉年岁渐长,乡愁倍增,一直不能忘怀台湾的板桥别墅,遂决定选址建造一座花园,寄托对板桥以及台湾的怀念。图为俯视下的菽庄花园”(黄文彬摄)
航拍地点二:皓月园
皓月园是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的雕像园,其名取自郑成功的诗句“思君寝不寐,皓月透素帏”中的“皓月”二字,寄托对英雄的缅怀和对台湾同胞的思念。图为俯视下的皓月园(黄文彬摄)
覆鼎岩上临海顶天立地的郑成功雕像为园中的主体建筑,它也是中国历史人物雕像中最大的一座。石像于1985年8月27日落成。雕像高15.7米,重1617吨,由23层625块“泉州白”花岗岩精雕组合而成。图为俯视下的皓月园(黄文彬摄)
园内青铜大型群像浮雕,再现了当年郑成功挥师东渡,驱荷复台的历史场面。皓月园内还有南北两组郑成功碑廊,北碑廊刻有郑成功的八首诗作,其中四首是他的手迹。图为俯视下的皓月园(黄文彬摄)
航拍地点三:林氏府
林氏府是台湾板桥林氏家族在鼓浪屿的故居,俗称“府内”。修建“菽庄花园”的林尔嘉(字菽庄)曾是这里的主人。图为俯视下的林氏府(黄文彬摄)
最早的林氏府已在2006年的台风中坍塌,现在的林氏府是在原址上照以前的风格重新建造而成。图为俯视下的林氏府(黄文彬摄)
航拍地点四:八卦楼
八卦楼位于鼓浪屿笔架山东北隅,原主人是台湾板桥林家三房林鹤寿。站在别墅天台上能看到整个鼓浪屿和厦门市区。图为俯视下的八卦楼(黄文彬摄)
1907年林鹤寿动工兴建八卦楼,该楼由美国人郁约翰设计,建筑规模宏大,造型新颖,而且所用材料如石料、木料、红砖等均为上乘。图为俯视下的八卦楼(黄文彬摄)
由于工程资金超支,林家资产被大楼拖垮,林鹤寿也飘零台岛,并终生没回鼓浪屿。这幢历经13年苦斗建起的大别墅,林家一天也没有住过。现为鼓浪屿风琴博物馆。图为俯视下的八卦楼(黄文彬摄)
航拍地点五:日光岩
日光岩俗称"岩仔山",别名"晃岩",相传1641年,郑成功来到晃岩,看到这里的景色胜过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开,称之为"日光岩"。图为俯视下的日光岩(黄文彬摄)
日光岩龙头山寨据说是郑成功在此山上屯兵时遗留下来的寨门。图为俯视下的日光岩(黄文彬摄)
巨石下方刻有“闽海雄风”四字,苍劲有力,右上方有“郑延平水操台故址”字样;另一石刻郑成功五绝诗一首:“礼乐依冠第,文章孔孟家。南山开寿域,东海酿流霞”。这是郑成功手书行草,后人于1918年拓印刻上的。图为俯视下的日光岩(黄文彬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