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区> 集美区省级文明单位风采展 集美区委统战部篇 > 单位亮点 > 正文

集美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民间信仰场所民俗活动

2016-04-25 17:30:54王进法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集美,是闻名遐迩的著名侨乡。千百年来,这里不仅积淀了丰厚的民间信俗文化,而且由此迁播到台湾及东南亚各地。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向上向善的民间信俗文化,既凝聚了当地的民心,也成为两岸民众乃至海内外华侨华人的情感纽带。近年来,集美区在实施“美丽厦门•人文集美”发展战略过程中,不断加强对传统民间信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并将其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抓手,推荐了一批民间信俗活动列入区级或市级以上非遗项目,每年通过开展数百项各类民俗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文集美”内涵,滋养了人们的心灵品性,激发了崇德向善的社会正能量。

在人文底蕴深厚的集美区,灌口凤山祖庙、后溪霞城城隍庙、后溪铁炉宫、杏滨马銮有应公庵、集美孙厝云龙岩等数百年来为神佛们修筑的宫庙,其衍生的民间信俗、民间民俗文化蕴含着除奸恶、讲友善、守诚信、崇文明、尚和谐、求大同等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契合共振。

而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集美区文化管理部门、宗教管理部门,立足保护与传承,让民俗文化融入生活,并在现代生活中保留“原汁原味”的情况下不断创新,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民间民俗活动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意义。

灌口凤山庙大使公信俗香火绵延海外

灌口凤山祖庙,香火缭绕,因纪念战国时期李冰之子李二郎制服水患,为民除害,而供奉俗称的“清源真君大使公”而闻名遐迩。这座建于明朝的古庙,是海峡两岸乃至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等共同祀奉大使公的祖庙。随着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闽南人下南洋谋生,带去了家乡的守护神“大使公”与信俗文化,从此,灌口凤山祖庙与台湾、海外因此“结缘”,成为对台对外民间民俗文化交流的窗口与桥梁。目前大使公信俗已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非遗信俗项目。

“大使泽长俎豆南海看万里,真君名重光风海峡借千秋。”近30年来,李冰父子“铲除孽龙” 制服水患为民除害的敬业、奉献与廉洁精神深深感染着信众,海内外信众每年都络绎不绝来到这里朝拜“真君”寻根谒祖。凤山祖庙管委会也组织信众到台湾、东南亚的分炉分庙参访,增进交流。

后溪霞城城隍庙见证两岸民间信仰渊源

在集美后溪镇后溪村,有一座古城称霞城,城南门有一座352年历史、闻名海峡两岸的城隍庙。赏罚分明、刚正不阿的“城隍爷”,强化了广大信众对公正、公平的维护和追求。而立于庙中的“临海门”石匾,不仅是珍贵的文物,也是历史的见证,城隍庙成了两岸亲情互通与民间信仰文化交融的圣地。城隍信俗已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非遗信俗项目。

后溪村村主任、霞城城隍庙管委会主任周勇坚说,挖掘城隍民俗文化,继承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加深人们对城隍文化历史的了解,还能在研究中挖掘城隍民间民俗文化故事,告诫人们别太计较,城隍爷看着呢,做人做生意要讲诚信、公正,以此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两岸互动交流。

杏滨马銮有应公信俗发扬慈爱互助精神

位于集美区杏滨街道马銮村的屿仔尾宫,也称有应公庵。始建于明朝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是为了纪念明代当地抗倭英雄周彝训父子而建。有应公信俗已有567年的历史,期间几经岁月变迁,依然香火鼎盛,各界善男信女纷至沓来,祈求敬拜,尤其以沿海渔民及海外乡亲信念更笃。有应公庵目前是省级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市级非遗项目。

“随着时代不断进步,与有应公相关的各种民俗信仰文化活动更加健康丰富。”马銮有应宫管理委员会名誉主任杜武毅说,有应宫管委会成立了福利基金,每年都将信众的捐款拿出一大部分主要用于当地社区的教育、医疗、养老、抚恤、基建等民生方面,此外,管委会还时常和街道联合举办各种文体活动,丰富居民的生活。促进了马銮民众的社区生活和谐、文明、有序向前发展。有应公慈爱民众、润泽苍生的精神正在进一步得到发扬。

集美孙厝惠应大师信俗倡导真诚奉献精神

集美孙厝村云龙岩庙,始建于明初,供奉被皇帝敕封为“真异大师”和“惠应大师”的南宋孙厝人孙应。1927年,岩庙经历沧桑破损不堪,急需修缮,嘉庚先生听闻后,慷慨解囊。1956年,岩庙结构风化腐蛀,岌岌可危,孙炳炎先生回乡省亲,目睹其状,带头捐资,为祖岩重建添砖加瓦,云龙岩因两位先贤曾携手修缮而传为佳话。目前云龙岩以成为市级涉台文物保护点和区级非遗项目。

“惠应大师信仰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特别是护国佑民、甘于奉献、不求回报,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与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 孙厝云龙岩管委会主任孙永吉说,孙厝人在惠应大师的熏陶下,民风质朴,勤劳勇敢、乐善好施、甘于奉献的精神正在得到弘扬。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