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发厦门国际马拉松配套赛在海沧举办。(资料图/郑伟明摄 )
厦门日报讯(记者 杨继祥 林岑)海沧作为岛外最具活力的新城,在《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实施后,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通过“四创四新”,推进“六化同步”,一个“产城一体、生态宜居、乐活乐业”的活力新城在厦门西海域加速崛起。
2013-2015年,海沧区在“全国百强区”的排名从第十八,到第十五,再到第十三;2012年-2014年,海沧区文明创建从全省第四,到全省第二,再到全省第一。“动人春色不须多”,两个“三年三级跳”,是对“活力海沧”魅力四射最好的诠释和注脚。
【名词】
六化
产业发展高端化
城区建设精致化
营商环境国际化
社会治理人文化
对台交流多元化
从严治党常态化
四创四新
创新、创业、创意、创客;新主体、新业态、新动力、新模式
产业发展高端化
创新驱动“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
面积186.46平方公里的海沧,放在中国地图上,只不过是一个点。但就是这个小小的点,却在产业界有着众多骄人的品牌。
在海沧湾畔,2010年6月成立的厦门石油交易中心发展态势良好,如今入驻会员企业500多家,去年全年交易额1.6万亿元,交易总量、现货交易额在全国交易所中处于领先位置,成为业界的“风向标”。
在海沧的另一隅,厦门生物医药港2015年实现产值152.21亿元,同比增长21.66%,生物医药产值占全市近半壁江山,万泰沧海研发了全球首支戊型肝炎疫苗,金达威辅酶Q10产销量世界第一……
在海沧这片创新土壤上,松霖集团曾多次问鼎工业设计领域“奥斯卡奖”——德国红点奖,拥有2600多项专利技术,并以600多个的专利数垄断行业61.9%的发明专利。
当前,在海沧区委“四创四新”的产业导向引领下,海沧区正瞄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形成以龙头企业和主导产品带动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态势,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推进产业发展高端化,凝聚创新发展新动力。
城区建设精致化
让越来越多人“愿择海沧而终老”
全国自贸试验区最大滨水带状公园——海沧自贸区公园将于本月底投用,优美的生态环境引来许多白鹭筑巢安家。
放眼海沧,生态宜居的绿色新城跃然纸上:率先全市各区跻身“国家生态区”;荣获全省造林绿化“四连冠”;绿道建成面积全市最长……“绿卷”延伸向前,瞄准“天更蓝、水更清、景更美”,海沧致力于打造“厦门蓝”上最亮眼的一环。
2015年,在“美丽厦门新24景”评选中,海沧区夺得五席,海沧大道、青礁院前、沧江古镇、天竺山森林公园、日月谷温泉等榜上有名,海沧的魅力折服了广大市民及专家评委。
提升城区质态,海沧持续发力。全国最大的儿童公园——厦门儿童公园开园以来,游客如潮;全市首个公共自行车项目——海沧公共自行车覆盖全区;中演院线、方所落户海沧;奢华五星酒店——温德姆至尊争取下个月营业;不远处,泊屿、夏沐等一批精品民宿人气火爆……而随着全国首届青年运动会、2016建发厦门国际马拉松配套赛半程等顶级赛事纷纷落户,“活力海沧”尽显“国际范”。
从“有城无市”转变为“有城有市”,从开发区转变为完整社区,让海沧成为岛外人数增长最快的区域,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表示,“愿择海沧而终老”。
当前,海沧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引进、建设一批高星级酒店,培育跨界融合新型业态,加速建设“三网融合”、直饮水进社区、推进智慧交通、智能停车平台、无线充电公交建设等项目,宜居宜业的崭新家园呈现在世人眼前。
营商环境国际化
当好厦门自贸片区改革“试验田”
去年下半年,全国自贸试验区首条中欧、中亚班列——厦蓉欧货运班列自海沧开出;全省自贸试验区首条闽琼海上快线从海沧起航;厦门自贸片区首个物联网项目在海沧落户……这一系列重磅项目,折射出海沧区着力推进营商环境国际化,致力于当好厦门自贸片区改革“试验田”的信心和决心。
厦蓉欧班列自去年8月开通以来,截至目前,进出口共26列,累计货值超过2亿元。这个月,厦蓉欧班列将延伸至台湾,6-7月,将连接东盟国家及中亚五国和欧洲地区,真正成为“海丝”与“陆丝”的节点,进一步助推厦门营商环境国际化。
当前,海沧区抢抓自贸机遇,不断加速营商环境国际化,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
——创新机制。通过与口岸部门协同创新,政策叠加效应在海沧持续释放。当前,越来越多区外企业在区内设立机构,享受制度创新带来的便利,实现业态更新和模式转变,自贸试验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拓新空间。立足国际航运中心核心港区的地位,依托厦蓉欧、前场铁路物流园区等海铁联运通道,全球商品集散采购区域中心枢纽正加速建设。
——搭新平台。在海沧自贸园区,创新园、创业广场、腾邦欣欣产业园等平台相继崛起,新产业、新项目快速集聚,车库咖啡、3W咖啡、天使汇、柴火空间、一品创客等知名创客空间“争奇斗艳”,星光闪烁。
社会治理人文化
频频斩获社会创新领域全国大奖
借助“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契机,海沧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多元治理”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海沧区社区“微自治”项目入选“2013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两岸义工联盟获评全国100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我是小袋鼠·垃圾不落地”获评全国100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均为厦门唯一。
去年以来,海沧区推行“就近办、马上办”便民服务改革,下放92项便民服务事项,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快办事、办成事,成为厦门社会治理创新的一大亮点。
海沧区还在全市率先出台《实施方案》、率先开办流动讲坛、率先开设“虚拟书院”、率先成立区级指导中心……10家各具特色的社区书院在海沧相继涌现,以文化之“线”留住村居之“根”,成为海沧市民想去、爱去、常去的精神家园。
2016年海沧全区为民办实事项目日前新鲜“出炉”,共分为10类24项,总投资2.4亿元。比如,全区将新增800个停车位,新增1600辆公共自行车……件件关乎民生,将让市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对台交流多元化
实现两岸从事业到情感的深度融合
今天,两岸三地的民间交流盛事——第九届海峡两岸(厦门海沧)保生慈济文化旅游节,将在海沧区青礁慈济祖宫景区开幕。自2006年以来,海沧青礁慈济祖宫成功举办了八届海峡两岸保生慈济文化旅游节,共吸引了近3万名台湾同胞参与。保生慈济文化旅游节,已成为两岸交流的一张烫金名片。
去年10月15日,大陆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服务两岸青年的创业基地——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由国台办授牌,经过半年多的发展,该基地已成为两岸交流最活跃的平台之一。
当前,海沧区正聚焦台湾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依托两岸青年创业基地、生物医药港、电商产业园等平台载体,加强与台湾产业的深度合作,打造两岸产业深度对接融合先行示范区。
随着两岸经贸交流的深入,文化上的认同正持续增进。“无论是饮食、气候还是人际交往,海沧与台湾非常相近,在这里我们找到了‘家’的感觉,十分温馨。”来到海沧创业的“80后”台胞陈洁缇道出了众多台胞的心声。
如今,海沧以闽南文化、祖地文化为纽带,以基层交流、青少年交流为重点,创新交流方式,持续扩大两岸乐活节、汉字节等对台交流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用宗亲文化、古民居文化、保生慈济文化唤醒台湾同胞的“乡愁记忆”,促进两岸同胞从事业到情感的深度融合。
从严治党常态化
过硬的干部作风被誉为“厦门的标杆”
“虽然我已经75岁了,只要党有需要,我随时可以奉献,作出牺牲。”前不久,在海沧区召开的党员“政治生日”座谈会上,当入党誓词在耳边响起,来自第一农场的老党员胡汉川激动地说。
“政治生日”,是指每位党员从支部通过其为预备党员之日。在党员“政治生日”当月,党组织以适当方式为其庆祝“政治生日”,强化党员意识,唤醒广大党员的存在感,此举开全省先河。
从2011年率先开展治理庸懒散活动,到2012年、2013年持续深入开展“三个建设年”(干部作风建设年、深化效能建设年、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再到2014年率先全市开展“治庸问责”专项行动,2015年,开展“责任落实年”活动,2016年率先开展“《条例》、《准则》落实年”,海沧一直走在全市前列。
2015年,海沧区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区”第13名;根据权威调查,群众对党委政府的满意度持续上升。通过从严治党常态化,广大党员干部过硬的作风,已成为海沧的一张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