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月9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张顺和)2015年4月21日,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正式挂牌成立,“自贸区”也从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转化为厦门市民身边实实在在的体验。
家门口享受“海淘”的快感、与相关部门打交道越来越省时省事省钱、原本就颇为浓厚的“台味”更加浓郁、跨境借款开户等金融新政不断释放……无论是普通市民,还是商家企业,都可以从中找到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主题。厦门自贸片区正在成为一个聚集全球商机和释放改革红利的先行区。
跨境直购 家门口享受“海淘”快感
如今,厦门市民想要为孩子买奶粉时,脑中会出现一个新去处——自贸区。
从代购海淘到跨境直购,再到体验中心四处开花,价格低、便捷、品类丰富的自贸区购物模式,给厦门市民带来了采购全球商品的全新体验。
去年7月,厦门正式启动跨境电商直购进口业务试点,改变了海淘一族一般采取的代购或者转运公司转运方式,享受到了和在国内网购一样的便利。
而作为跨境电商直购的线下延伸,“线下体验+线上交易”的体验中心也逐步成为商家布局的热点。
8月,近2000平方米的沃洋优品厦门跨境直购体验中心正式开业,开启了大规模进口商品保税展示交易项目的先河。随后,广州风信子携手夏商集团打造的风信子跨境商品直购体验中心,经营面积达2.8万平方米。
导报记者获悉,类似的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厦门自贸片区将筹建24个,总面积将高达34万平方米。目前已开业10个以上,新的自贸商圈已经呼之欲出。
不仅如此,2015年10月,厦门还专门出台“促进跨境电商发展若干措施”,明确在现有电子商务专项资金基础上增加预算,提高部分领域的扶持比例和限额,用于支持厦门跨境电商发展。
不过,随着跨境电商实体体验店越开越多,同质化问题或很快凸显。如何做出差异化形成独特优势也将是对业界的一种考验。
“台味”十足 两岸合作交流更开放
在大陆“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热潮中,台湾青年也在大陆快速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去年10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正式授予厦门两岸青年创业创新创客基地“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的牌匾。这意味着,大陆首个在自贸试验区内设立的“青年创业乐园”正式升格为“国家级”。该基地全国首创允许台湾青年创业者以个体工商户且无需外资备案进驻基地,为台湾青年创客们进军大陆市场敞开了大门。
对台特色一直是厦门的优势,在自贸片区,这样的“台味”更浓,海峡两岸之间的合作交流也更加开放。
比如,率先实施“源头管理、口岸验放”的两岸商品快速验放通关模式,目前已有120种台湾商品加入该计划,比“大三通”模式节省2-3天时间。
率先试点开展海运快件进出境业务,厦金台货进口航线、海运快件常态化运作;率先创新两岸移动互联网、冷链物流市场合作机制。
在自贸片区,厦门还率先成立由两岸知识产权领域知名人士组织的两岸知识产权智库,推出对台招商联盟合作机制,成立台企快车服务中心和两岸产业搭桥中心,为台企投资入驻提供“一站式”服务。
在各种先行先试政策的铺路下,台湾业者们也得以快速地抢占大陆市场先机。其中,首家台资合资旅行社——雄狮(福建)国际旅行社落户,成为第一批在大陆取得入境、出境、赴台等全资质的台商旅行业者。
创新不断 曾得到李克强总理“点赞”
新设立企业只需要向综合窗口提交一份申请材料,3个工作日即可一次性领取载有唯一一个证照编号的营业执照,执照兼具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功能。
这是厦门自贸片区全国首创的“一照一号”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曾得到李克强总理“点赞”,并向全国推动,成为第一个可推广、可复制的“厦门经验”。
对于自贸片区内的企业来说,这样更加省时省事省钱的改革红利还有不少。
全面推行企业注册全程电子化登记,企业设立登记“一网流转、一表申报、一趟取照”,立等可取,商事登记更加便利;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实施关检“一站式”查验,推行国地税一窗联办等。
实施“先销售后缴税”政策,改变企业需要先整批缴纳关税再逐步进行销售问题,大大减轻了进口商的资金压力,缩短了资金周转期;“实时快速清关”更是加速了进口商品的流通速度,海关、国检统一监管的实现,也从源头上彻底杜绝了假冒伪劣现象。
据了解,目前,全省通报的109项创新举措中,厦门片区有52项,18项为全国首创。其中,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被商务部推荐为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
这种改革红利也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到自贸区挖掘商机。从挂牌日至2015年底,厦门片区累计新增企业超7500家,占全省三个片区新增企业数近六成,注册资本超1100亿元,平均月增幅25%。这意味着,在自贸片区,一天就会诞生30多个新的企业。
金融红利 吸引全球资本汇聚
去年12月25日,一场高规格的金融支持厦门自贸片区业务推进会举行,主题是如何更好更快地发掘自贸区“金融红利”。
会上,12组厦门地区银行与境内外机构达成合作意向,项目涵盖境外人民币借款、跨国企业集团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自贸区租赁企业跨境人民币融资、区内设立外商股权投资基金等方面内容。
此前不久,继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政策出炉后,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对外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天津、广东、福建三地自贸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深化两岸金融合作”是福建自贸区的主线。
这些金融红利包括在资本项目限额内可自由兑换、统一内外资企业外债政策、开放人民币境外证券投资、区内银行可对台跨境双向借款等。其中,首次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机构为境外企业和个人开立新台币账户,开启了境内开设新台币账户的先河,凸显了对台先行先试的特色,进一步开放了两岸结算通道,丰富了两岸结算业务。
其实,在此之前,厦门自贸片区已经先行先试。截至去年11月末,厦门自贸片区新入驻金融、类金融企业和投资公司共有740家,一批大陆两岸特色金融机构集聚厦门自贸片区。
比如,跨境人民币贷款“两岸第一单”也在7月份正式落地;为17家跨国企业集团办理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累计调拨跨境双向资金130.85亿元;不断拓展跨海峡人民币代理清算群业务,开设代理账户71个,累计清算金额507亿元。
今后,在厦门自贸片区,类似的金融红利将越来越多。
据透露,厦门正在推动筹建厦门自贸区股权投资基金、台商转型基金等两岸股权投资基金,设立6大国有金控集团,着力打造金融发展平台。
同时,将出台股权投资、融资租赁业、小额贷款等扶持办法,积极发展融资租赁、股权投资和互联网金融、航运金融等新兴业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