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带动父母成铁杆义工 亲子参加志愿活动
近日,加入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一年多的林阿生一家光荣“摘星”:女儿林语嘉成为二星级义工,林阿生和阮海英则成为三星级义工。别看爸爸妈妈的服务时间更长,星级更高,其实都要归功于女儿的带动呢!
陪女儿做义工竟“上瘾” 还成法庭义工“夫妻档”
14岁的林语嘉是厦门市第十一中学的学生。2014年8月,记者第一次见到林语嘉时,她独自穿着红马甲,在曾厝垵的巷子里拿着垃圾钳捡垃圾,遇见游客问路,不熟悉的她还请老义工帮忙。当时她告诉记者,自己是独自报名,还因此结识了同校的学姐。
而林阿生和阮海英的加入完全是因为女儿的带动。“一开始她说要在暑假里做义工,我们很支持,但考虑到她自己一个人来来去去,担心不安全,所以我们夫妻俩之后也来了。”林阿生说,没想到这一来,就“上瘾”了。几乎每周末,这一家三口都会报名参加志愿服务。到养老院里陪伴老人,到老旧小区清洁美化,前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与“星儿”结对子,都有他们一家三口的身影。
不仅如此,林阿生和阮海英还报名参加了思明区法院法庭义工,固定在每周五前往家事法庭做诉讼引导服务,法官们不禁开玩笑:“家事法庭就得配备‘夫妻档’。”久而久之,夫妻俩服务时长就超过了女儿,双双晋升“三星级”。
亲子一起参加志愿活动 沟通多了成长烦恼少了
林阿生和阮海英把参与义工看做是一种亲子互动的方式。每周三,义工活动预告一出,一家人便在饭桌上讨论,然后由妈妈阮海英来负责电话报名。林阿生说,女儿现在正值青春期,有时候想问题就是和父母亲不一样,可是来做义工这点倒是很一致,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亲子间的沟通也变多了。阮海英说,在参加志愿服务过程中,她也渐渐地感觉女儿长大了。
林语嘉曾经给本报的小记者栏目投稿,她写道:“周末,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有一位奶奶腿不方便,爸爸用轮椅推着她到院子里晒太阳,妈妈拿来了毛巾,帮她洗脸,我拿来了杯子倒了一杯温水。奶奶说:‘谢谢你!真乖……还好有你们来……’我对妈妈说,我心里很难受,以后要经常来陪奶奶聊天。在这座敬老院里,我感悟了成长。原来成长就是学会感恩,学会关心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