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晚报讯(记者 匡惟)前天晚上,在松柏公园,一名女子通过人工呼吸,对一名70多岁的倒地老人进行施救,直到救护车到来。这名女子的举动得到周边群众的赞扬。昨天,市民余先生特意致电本报市民热线5589999,表扬这名热心的女子,“现在的社会需要更多这样的正能量”。虽然老人最终没有抢救过来,但家属表示由衷感谢这样的好人好事。 【目击】 人工呼吸后,老人有了些许知觉 余先生目击了事件的全过程。他说,前天晚上8点半左右,松柏公园一名老人突然倒地不起,周围的人见后立即围了上去,有人向120求助,有一名男子试图对老人施救。现场非常喧嚣。 一名正在跳广场舞的女子赶紧走了过来。此时,男子还在对老人施救。女子说:“阿伯,你的手法是错误的,不可以这样。我来吧!”女子将男子退换下来,继续对老人施救。女子告诉男子:“你双手按压的部位位于心脏上部,这个动作容易造成肋骨损伤。” 女子首先触摸老人的动脉,发现其呼吸和心跳已经停止了。她立即判断老人为心梗,于是赶紧仰起老人的头,让他的呼吸更加通畅。发现老人的舌头打卷,女子急忙询问周围的人是否有纸巾或手帕,有人贡献出自己的手帕。女子用这条手帕将老人的舌头拉出来,然后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大约过了20多分钟,老人有了些许知觉,她又继续对老人进行胸外心肺按压,直至救护车到来。 【施救】 “能争一秒是一秒,毕竟救人要紧” 对老人施救的女子姓林,60多岁,从事护士工作30多年,已经退休十多年了。她说,每天晚上,她都会在松柏公园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跳广场舞和交谊舞,前天晚上也不例外。正在跳广场舞时,她撞上了这一幕,“原本以为是聚众打架,也没太在意,继续跳舞。没过几分钟,突然听见一声叫唤,‘没命了,没命了’,我觉得不对劲,就赶过去了。” 林女士说,见到这样的情景,她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救人,“能争一秒是一秒,毕竟救人要紧。”林女士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能争取一分钟就是一分钟,她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胸外心肺按压,拯救一个人的生命。 林女士说,这并不是什么大事,她相信,任何一名医护工作者碰见这样的情况都会去救人的。“没什么值得说的,不用表扬啦。” 【进展】 老人不幸过世,家属仍感谢救人女子 120急救车将老人送医院之后,林女士一直记挂着这事,她非常希望老人能够苏醒过来。 遗憾的是,记者从老人家属那里获悉,这个倒地的老人已经去世了。其家属说,老人以前做过心脏搭桥手术,这已经是第五次抢救,可惜这次未能抢救回来。 老人家属说,他们并不知道当时有人对老人进行了抢救。如果真的有这样的好人好事,他们由衷感谢,无论最后的结果如何。 【链接】 正确的施救方法是这样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可能遇到有人因各种原因导致呼吸骤停的意外状况。假如能够掌握正确的方法,早一秒对病员实施人工呼吸,那么病员生存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 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迅速将病员转移到空气流通处,解开衣领扣子、领带、腰带等束缚物,女性还需解开内衣扣。同时,让病员平躺仰卧,身体放置在地面或是牢固的平板上,便于施救者进行急救。 施救者跪在病员身体一侧,一手放在病员的额头上向下按,另一手托起病员的下巴往上抬,迫使病员张口,迅速检查口鼻内是否有异物堵塞,尽可能清除异物。如假牙脱落,一定要取出。 保持病员头部后仰的姿势,令下颌部与耳垂的连线同地面基本呈90°,即气道已充分打开。深深吸一大口气,一手捏紧病员的鼻子,尽可能用嘴完全包住病员的嘴巴,将气体吹入病员的体内。同时眼睛注视病员的胸廓是否有明显的扩张,若有,表明吹气量足够多,随即放开捏住病员鼻子的手,让其自主完成一次呼气过程。每次吹气不应太快,一般持续2秒左右。在进行下一次人工呼吸之前,应先确保上一次吹入的气体已彻底呼出。最开始施行人工呼吸时,可连续进行三四次,之后以每五秒操作一次的频率进行。 假如病员嘴唇紧闭无法张开,可改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操作方法同上。(记者 林依文 整理) |
相关阅读:
- [ 12-08]莆田一电动车与小车相撞 女骑手以为要负全责倒地痛哭
- [ 12-06]深马33岁选手距终点400米时倒地不治身亡
- [ 12-05]火车站南广场老人倒地厕所旁 交通执法队员及时扶起
- [ 12-05]深圳马拉松赛埃塞俄比亚选手夺冠 一选手倒地死亡
- [ 11-25]龙岩学院一学生起床刷牙突然倒地 抢救无效身亡
- [ 11-24]莆田:小车与摩托车抢掉头 骑手倒地左腿被压伤
- [ 11-20]吉林一高二学生体育课上猝死 自由活动时倒地
- [ 11-19]摩托车倒地一死一伤 事发集美灌口联发欣悦湾小区
- [ 11-16]莆田一协警护学岗上被撞伤倒地 伤情牵动市民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