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 玉沙坡“鱼满船满” 也许,若干年后,你不会再忆起,这里曾经这般辉煌过。 沙坡尾,“玉沙坡”的一部分。“玉沙坡”,意为玉一样的沙滩。早期的厦门港是一处弧形的海湾,呈月牙形,海岸线长逾一公里,金色的沙滩连成一片,西边叫沙坡头,东边就是沙坡尾。 沙坡头,曾是厦门繁荣一时的渔港。上世纪30年代,随着渔船越来越多,被依托天然潟湖地形建出了更大避风坞的沙坡尾取而代之。 老人们还记得,那年的沙坡尾,是金色的。 之后的一个甲子,这里一直是厦门的海洋渔业中心,冷冻厂、渔具厂、水产加工厂、造船厂、造帆厂,所有产业围绕着渔业铺开,渔业人口一度占据沙坡尾腹地厦港片区人口的80%,下海渔民达到5000人。 辉煌的不仅仅如此,还有历史—— 据文史专家彭一万考证,陈嘉庚在筹建厦门大学时选定此处,正是因为此地原为郑成功的演武场、水操池等遗迹所在地;1926-1927年,鲁迅在厦门大学任教4个多月,其间常到玉沙坡海滨散步、拾贝。他往返厦大与广州,都在玉沙坡乘船。变革 “上山运动” 渔民靠海吃饭,自称“讨海人”。在他们眼里,除了海,就是山,他们管“上岸”叫“上山”。 和大多数以传统捕捞为支撑的渔港一样,沙坡尾没能逃脱衰落的魔咒。 一切在今年5月13日被打破—— 这天上午,避风坞内的75条“闽厦渔”船主被召集到一起,政府部门宣布沙坡尾退渔、渔民上岸,要进行清淤和街面改造工程。接下来的一个月,沙坡尾掀起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上山运动”。“要么开走,要么交出渔船。”76岁的黄朝乞,最后一天才“上山”。6月12日,避风坞已空空荡荡。 入侵 灵魂正被抽离 渔歌总会唱完…… 不记得从哪天起,避风坞背后700米的弧形堤岸上,商铺租金和转让费迅速上涨,越来越多的店面被改成咖啡馆、酒吧、西餐厅。 被改变的,还有避风坞边的一片老厂房,被改造为“文创”场所。 纪录片《沙坡尾》的编导曾欣,在为该片众筹拍摄资金的文案中曾这样说:“在高楼大厦的包围中,猛然看见这么一个古朴、带着浓郁生活气息的老港口,让我深感震惊。然而,我不知道沙坡尾这样的状态能持续多久,城市建设、旅游业的发展,商业气息已经逐渐延伸到这里。” 是的,沙坡尾走到了渔业历史的尽头,凶猛的城市化与商业化似乎不再能容纳这个古老的行业,被视作灵魂的历史与文化也正在被抽离。名词解释 “疍民”指福建一带以船为家的水上族群。根据闽南文化研究者陈复授的考据,厦门港的渔业与疍民文化最早可追溯到明代。 早期的厦港分为沙坡头和沙坡尾两段,直至沙坡头不堪重负,才在1934年筹建了沙坡尾避风坞,承接了沙坡头的渔港功能。一些疍民从泉州、漳州等地迁居于此,疍民文化得以在这里延续。 |
相关阅读:
- [ 09-07]明晚沙坡尾点灯祈幸福 还有布袋木偶戏和南音等
- [ 08-09]沙坡尾一居民楼铁护栏摇摇欲坠 消防员高空排险
- [ 08-03]三百多信众护送 池王爷昨日从沙坡尾出巡绕境
- [ 06-11]沙坡尾本地渔船全部上岸 修缮后部分将重返避风坞
- [ 06-04]沙坡尾避风坞渔船昨起交船 不再停靠任何作业渔船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