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实施以来,厦门积极探索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已经有近30年社区治理经验的台湾有不少心得,可以与厦门交流学习。
近日,市委宣传部组织厦门媒体台湾社区行采访团,赴台湾采访考察6个与厦门社区有深度交流合作的特色社区,全面深入了解台湾在社区营造中的做法。今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与市民分享考察成果。
■台南文南里的里长为厦门媒体介绍社区营造经验。
■原台湾地震重灾区桃米社区,如今已成为台湾著名的生态旅游胜地。
厦门晚报讯(文/图 记者 戴舒静)
【经验】
因地制宜营造特色社区,除了创新还要坚持
此次厦门媒体探访的6个台湾社区都根据实际,走出了一条特色道路。
居民以老人为主的高雄市果贸里社区建立了具有人文关怀味的老人日看制度,只要发现某位老人在一两天之内没有下楼,便会打电话或上门询问。“9·21”地震重建的南投县桃米社区利用丰富的生态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每年为居民带来1.5亿新台币的收入。
身处繁华商圈的台中市赖兴里社区则擅长社区营销,立足“衣食”,打出“吃在北平、穿在天津”的口号,将辖区内的北平路和天津路分别规划成“小吃一条街”和“服装批发一条街”。他们还经常举办各种嘉年华,为商圈造势,集聚人气。
“创新点子并不难,难的是坚持下去。”率领社区获得联合国最佳人居小区奖的台北市剑潭里社区里长毕无量说,通过始终走低碳环保的道路,该社区成为英国BSI认证的全球第一个碳综合社区。
【赞赏】
对“共同缔造”不陌生,夸厦门做法很亲民
毕无量说,目前两岸都面临老龄化问题,需要志愿者大量参与社区老人照顾、儿童服务、居民保健等。他希望两岸,特别是厦门和台湾的社区之间,能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由于经常造访厦门,毕无量对厦门市提出的“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并不陌生。他对于厦门市政府通过以奖代补,鼓励社工机构、志愿者共同参与社区改造、自治共管等十分赞赏。去年到前埔北社区走访时,毕无量看到智能化的“鸟箱”后非常感兴趣,觉得他们也可以采用。“两岸的社区之间应该互通有无,厦门有很多做法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台北市忠顺里以艺术化社区闻名,里长曾宁旖去年造访曾厝垵文创村时,看到该社区在营造时既让渔村保持原汁原味特色,又抓住文创元素做了一些改变,十分欣赏。她认为厦门在社区营造上的做法很亲民,充分尊重百姓的意愿,“这很符合‘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理念。”
【感动】
在厦台胞把厦门当第二故乡 贡献“金点子”参与社区营造
事实上,随着两岸交流日益频繁,台湾一些社区营造的经验已经悄然跨海。在厦门生活的台胞台商不下10万人,他们把许多先进的“台湾经验”带过来,为第二家乡厦门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注入新活力。
在有台胞的厦门社区里,台胞们都积极融入社区,甚至经常为社区贡献“金点子”。据介绍,在海沧海虹社区,一个曾在台湾当了十多年“志工妈妈”的台胞,看到海虹居民都有强烈的再学习欲望后,建议社区创办社区居民大学,给居民创造在家门口学习的机会。
这个“金点子”马上获得社区居委会认可。去年4月19日,海虹社区居民大学正式挂牌成立,由于费用全免,一下子吸引了数百名学员参加。近百名教师都是来自海峡两岸的社区能人,他们都是志愿者,其中台湾同胞占一半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