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各部门齐抓共管拉大网 渣土车将统一型号纳入管控

2015-04-13 10:03:37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大胆“探子”公安局门口盯梢》后续>>

本报4月9日报道。

厦门日报讯(文/本报记者 袁舒琪 制图/张平原)为向超限土方车“预警”,专职盯梢执法人员的“车探子”队伍各出奇招。本报10日报道,“车探子”队伍有一套完整的经营链条,那么,他们从出现,再到发展壮大,背后又是有什么原因在做“推手”?

一个渣土车队负责人坦言:行业内为了牟取更多利益就违章超限载货,在当下执法力度到位的情况下,竟动起雇佣“车探子”的歪脑筋。

“车探子”的形成从侧面说明了厦门在严控超限土方车上,下了不少工夫。即便在如此高压下,依然有土方车抱着侥幸心理“钻空子”。

对此,与渣土车整治有关的多个部门均表示,加大执法力度只是第一步,如何根治,或许还要从“部门间形成执法链条、齐抓共管”的层面再考量。

为何违章?

渣土车行:为逃避执法雇“车探子” 就是为了多赚钱

为什么要雇佣“车探子”?齐全顺渣土车队的管理人员蔡某脱口而出:“执法力度太大了,我们才出此‘下策’。”

细问之下,蔡某又道出背后更深层的原因:行业竞争严重,为了多赚钱,渣土车队就违章超限运货,这已成为渣土车行业内部人尽皆知的“潜规则”。但是,违法行为难逃相关部门的处罚,并且在整治渣土车方面,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于是他们就抱着侥幸心理开始雇佣“车探子”。

蔡某说:“违法成本太高了,特别是今年公安局的特勤大队上路查处后,不仅严查超载,而且对渣土车车牌污损、车牌悬挂不规范、违反限行规定上路等情况进行叠加处罚。”据介绍,蔡某车队的“最高纪录”是4天被抓了3台车,缴的罚金上万,车辆被暂扣,司机被扣证甚至因扣满分无法再上路开车。

如何根治?

市渣土办:应该齐抓共管拉大网 让渣土车“无空可钻”

面对渣土车队超载成风的现实状况,相关部门一直在管,且整治力度还愈来愈严,这从蔡某的描述中便可见端倪。但是,当下仍有不少渣土车队超载上路,抱有“不被抓到就不用被罚”的侥幸心理,甚至雇佣“车探子”逃避执法。

市渣土办相关负责人指出,渣土车整治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其涉及的部门很多,几乎每个环节都有一个部门在监管,部门间的工作如何衔接扣紧链条,形成让渣土车“无空可钻”的整治大网,就是根治乱象的关键。

据介绍,整治大网涉及这些部门:市渣土办“统领全局”,对全市渣土车进行管控,是给渣土车发布通行许可的前置部门;建设局管“出厂”,范围局限于工地内,他们通过管施工单位、建设单位来间接管理土方车;公安、路政部门“守护”的则是路面,有没有超载运营、有无滴漏现象等,都由他们一手抓;而后续的倾倒,主要涉及城管部门。

市渣土办相关负责人说:“这些部门各管各事,却又形成齐抓共管的氛围,是整治成功的重中之重。”

交警、超限检测站:建议设立全局管控系统

从实际操作上来看,交警支队、海沧东孚超限检测站相关负责人提到的执法困局也与此不谋而合。他们都指出,如今缺乏一套完善有效的全局管控系统,联合执法人员只能通过高密度巡查主动发现拦查,而无法从上一级监管当中获得渣土车的运行轨迹,这让执法效率一直无法提升。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建立互通的数字平台 各个部门共享信息

如何打破监管现存的瓶颈,将部门有效地链接在一起?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厦门市委副主委朱奖怀建议:部门不能各干各的,要形成合力,最好的方法便是实行综合管理,建立互通的数字平台,向各个部门共享信息,发现一个违法行为,多个部门共同进行执法。此外,把渣土整治各个环节全部统筹成一套法规,规范统一各部门的执法行为、处罚力度。

怎样破局?

渣土车将统一型号 配备专业定位设备

据了解,对于整治渣土车,部门已经有了规划以及方向——一款统一型号的渣土车将逐渐普及,它配备了专业的定位设备,将被纳入全市范围的管控系统之内。通过普及这样的渣土车,统一的信息就能在部门之间被相互传递,有效弥补了可能存在的部门衔接断层。

此外,为了加强渣土车队自身的意识,“自治”也将融入到整治之中,厦门市渣土协会即将成立,市渣土办希望通过行业自律的形式,对行业内的恶意竞争进行管控调整,消除行业内违法之风。

如何举报违规渣土车?

市渣土办在官网上(www.xmzhatuban.com)开通了市民举报栏。市民若发现渣土车违法违规行为,可拍下该车辆照片及车号,然后在网站上投诉举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