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读懂机构改革 黄劲超 制图 厦门近年来最大力度政府机构改革启动 王蒙徽强调 不能打小算盘,不允许走过场 厦门市政府新一轮机构改革:工作部门从45个减至39个 海西晨报讯(记者 易福进 主父真真)厦门近年来最大力度的政府机构改革从昨日起正式实施———厦门市政府工作机构从45个减少到39个,此次机构和职能的整合涉及20多个部门。 “要借此次政府机构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在昨日召开的厦门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会议上,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王蒙徽明确要求,要以建设有限、有为、高效、法制、服务、廉洁的现代政府为目标,既要“放到位”,又要“管得好”,通过简政放权,以政府权力上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上的“加法”。 [谈权力下放] 各部门不得“变戏法” 厦门市行政审批事项从527项精简到目前的357项,从数字看精简了三分之一,但审批环节多、不透明、自由裁量权大的问题仍然存在。 对此,王蒙徽要求,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下放给市场和基层的权力,各级各部门既不能打“小算盘”,更不允许“走过场”、“变戏法”,对市里决定取消的审批事项,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不得截留、不得梗塞。要着力扭转过去重审批、轻监管,把审批等同于监管的错误理念,减少审批、加强监管,并创新监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 [谈处室设置] 不能“只有官,没有兵” 这次机构改革,将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行政编制不突破核定总额,事业编制不突破2012年年底总量,这是中央划出的两条“硬杠杠”。 “现在很多单位人本来就不多,但是设置的处室太多,一个处室就三四个人,除了官外,就没有兵了,怎么去干活?”王蒙徽特别指出,一定要结合机构改革撤并那些职责相近、设置重复的部门和处室,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加强中心工作、全局工作和重大民生保障方面,才能发挥最大效益。 [谈区级改革] 将更多资源向基层倾斜 市级政府机构改革启动后,区级政府机构改革也将抓紧制定方案。 对此,王蒙徽表示,政府机构改革是大势所趋,厦门作为经济特区,要抢先布局,加快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各区抓紧制定改革具体方案,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区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 与此同时,王蒙徽还提出,各区要借此次机构改革进一步加强基层街道和社区的建设,让街道和社区有资源、有条件为群众服务,为群众办实事。 市长声音 做好权力减法 加快简政放权 晨报讯(记者 易福进主父真真)要用好政府“有形之手”,放活市场“无形之手”,完善社会“自治之手”。在昨日召开的厦门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会议上,市长刘可清要求加快简政放权。 “继续做好权力的减法。”刘可清表示,针对现有的357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要重点取消对投资创业影响大、对经济社会发展制约明显的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增强市场活力。 同时,刘可清要求认真开展“推行马上就办、强化治庸提效”专项行动,切实推动服务增效率。在群众最关心的就学、就医、养老、住房、交通、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加大工作力度,多做“雪中送炭”的事。 中央已明确,本届政府任期内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各级各类行政编制员额都不得突破核定总额,全市事业编制总额以2012年年底统计数为基数,5年内只减不增。刘可清要求严格控编、科学定编、创新管编,牢牢守住这条底线。 昨日,随着厦门市人大的任命,12名政府部门行政正职正式履新。这12位履新的正职中,共有4位干部新晋为局长,分别是陈李升、郭金炼、王春生、林进川。而在一批“老局长”退休的同时,一批“老将”也因此被委以新的重任。晨报记者梳理注意到,高学历、跨部门交流任职,是此次人事任免的两大亮点。
晨报记者 易福进 昨日上午,厦门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十一次会议。经审议,任命厦门市政府新一轮机构改革所涉及的政府组成部门12名行政正职,通过厦门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工作部门有关人事事项。 新晋四位局长 12名政府部门行政正职履新,其中,新晋4位局长,分别是陈李升、郭金炼、王春生、林进川。 2012年,因身体原因,刚担任市商务局局长不到一年的陈灿煌,不再担任厦门市商务局局长一职。2012年9月起,作为市商务局党组副书记的陈李升,出任代理局长。昨日的履新,对于陈李升来说,也意味着将完成从“代理局长”到“局长”的角色转变。也就在昨日,陈灿煌也获任厦门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此前获公示提任“副厅”的郭金炼、王春生,此次分别获任市水利局局长、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其中,郭金炼是从市政府副秘书长的身份转到市水利局履新,而王春生则从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的岗位上就地获得提拔。 另一位新晋为局长的是林进川。2012年年初,时任厦门市委副秘书长的林进川获提任“副厅”,后任市委副秘书长、市档案局局长;一年多后,也就是去年的12月20日,林进川获任厦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厦门市版权局、厦门市文物局)副局长。 此次履新前,林进川在厦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具体职位为党组书记、副局长,主持文广新局党组全面工作。此次任命后,林进川的具体职位将变为厦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全面执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老将”被委以重任 此次人事调整后,担任厦门市农业局局长多年的洪春火,因交流任职,不再担任市农业局局长职务。 而新任的局长,则由原任厦门市司法局局长的吕参军担任。司法局与农业局似乎关联不大,但其实,吕参军是一位“老农业”。 公开资料显示,吕参军于2002年到2006年期间,担任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副主任;2006年到2007年期间,还曾担任市农业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之后才转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司法局局长等职。阔别农业系统7年多后,此次吕参军再次回到市农业局,可谓是“老将”回归。 新晋为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的王春生,同样是海洋与渔业局系统的一位老将。资料显示,其至少在市海洋与渔业局系统工作17年,其从2002年5月起就开始出任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在担任长达12年副职后,此次终于由副转正。 新组建局一把手亮相 此次机构改革后,多个部门整合。新组建部门,由谁“挂帅”自然备受关注。 厦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由经发局系统的老将、刚刚担任市经发局局长一职不久的柯继安接任;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一职,由市卫生局局长杨叔禹接任;市外办主任洪成宗,则成为厦门市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主任;市工商局局长陈海疆执掌新成立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也被解读为“预料之中”。 这其中,有的原机构的“一把手”进行了交流任职。如,厦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不再保留后,陈秀蕊也就不再担任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如此交流任职,也被解读为可望更好地推进新部门的融合。 一局长提前退休 从2002年就开始任厦门市文化局局长,到后来续任新组建的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今年5月就年满60岁的罗才福,在局长岗位已就任十余年。 随着林进川的履新,具体负责厦门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相关职责的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也正式迎来新的掌门人。 而另一位退休的老将是林金平。按照任职年龄,其要到明年5月才年满60岁。据悉,林金平此次系办理提前退休。 从1989年就担任厦门市公路局局长的林金平,至今已有近25年的“局长生涯”。其曾长期在市交通系统任职,出任市交通委主任、市交通运输管理局局长等职。2012年2月,林金平从市交通系统转到市海洋与渔业局任职,在履新两年半后,林金平此次选择了提前退休。 任免亮点 博士主任与跨部门局长 12位干部的履新,也是厦门今年以来最大规模一次“厅官”调整。 高学历、专家型干部获重用,以及干部调配中注重跨部门历练、交流等,也成为了此次人事任免的亮点。 1.出现两位“博士主任” 这12位履新的干部中,出现了两位“博士主任”。 当选为厦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的杨叔禹,具有博士、教授身份;成为厦门市规划委员会首任主任的赵燕菁,具有博士、教授级高级规划师身份。 其他高学历干部、专家型干部也不在少数。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王春生具有研究生、高级工程师身份,近年来组织多个厦门重大海洋课题;市农业局局长吕参军也具有研究生学历。 2.多位局长跨部门交流 从2007年起就担任市水利局局长的叶勇义,此次跨部门交流任市司法局局长。 曾谦虚地称呼自己“外行领导搞水利”的叶勇义,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党校教员出身的他,尽管所学的专业并不是文学,而是哲学,但却从小喜欢文学。即使担任局长后,他业余也常常写诗,被媒体称为“诗人”局长。 这位在外人眼里比较感性的局长,转到市司法局履新,“感性”如何过渡到“理性”,也因此被外界所好奇。 而从司法局转到市农业局履新的吕参军,虽是回归老本行,但也算是再次跨部门历练。 3.多位干部副秘书长出身 在12位干部中,晨报记者梳理注意到,具有市委副秘书长、市政府副秘书长等“副秘书长”身份的干部不在少数。 除了市政府副秘书长郭金炼此次获任市水利局局长一职外,市建设局局长林德志、市农业局局局长吕参军均曾担任市政府副秘书长一职。而林进川则曾担任市委副秘书长一职。
市物价局并入发改委。记者 陈理杰摄 机构改革 市民可享更好服务 晨报记者 易福进 主父真真 见习记者 林素晶 厦门市卫生局、物价局等市民甚为熟悉的机构不再保留,新组建了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一批与市民息息相关的新机构,这一厦门近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政府机构改革,终于揭开神秘的面纱。 晨报记者注意到,此次改革最大的特点,就是把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有机结合起来,将转变政府职能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改革背后,这将对市民、对企业影响几何?晨报记者为您一一解读。 凸显民生 市民可享更好政府服务 可以说,此次机构改革后,市民将享受到更好的政府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把群众的事办好,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正是基于这一点,这次改革根据“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推出了一系列机构改革方面的措施,其中一个就是食品药品监管。 晨报记者梳理注意到,此次机构改革,多个机构的改革体现在优化服务民生方面。这其中,最受关注的是食品药品监管。 当前,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关注。之前,食品安全实行分段监管体制,质监部门管生产、工商部门管流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管消费。多个部门监管,监管资源分散,每个部门力量都显薄弱,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整体执法效能不高。 因此,这次改革成立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改变原有的分段监管体制,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和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也意在整合资源,减少职责交叉重复,提高食品药品监管整体效能,为群众的饮食安全提供体制保障。 再比如,卫生和计划生育这两个部门合并起来,就是为了充分利用计生和卫生部门这两个体系的资源,方便群众办事。到一个地方去可以解决全部问题,既解决了之前服务不够到位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政府多条线投入的问题。 简政放权 企业发展有望更宽松 对于企业来说,将拥有更加宽松的创业环境。 此次改革将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进政府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向基层放权。特别是,将重点取消对投资创业影响大、对经济社会发展制约明显的行政审批事项,更大程度地向市场放权、给企业松绑、给群众方便。 此次改革还将建立健全经营异常名录和黑名单制度、抽查机制、责任追溯制度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后续监管机制,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和要求,落实好责任部门和责任主体。 这些举措,都将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新闻背后 机构为什么要改革? 据悉,这次政府机构改革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从厦门市实际出发,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同时考虑与省政府机构改革相衔接。改革的重点主要是: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药与市场监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公务员管理、工业和信息化、外事与侨务、涉农以及教育管理等机构,组建金融工作机构,进一步调整理顺部门职责分工。 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也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逐步深化的过程。 经过这些年的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政府权界仍不够清楚,还是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甚至一定程度上还承担了“无限政府责任”。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在经济社会事务中扮演不同角色,发挥不同作用,承担不同责任,只有每个角色都权责明确、各负其责,社会才能良好运转。 职能是机构设立的依据,机构是职能的载体。如果职能不转变,单纯地对机构分分合合,效果是有限的。这次改革最大的特点,就是把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有机结合起来,将转变政府职能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的要求,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以及市、区政府之间的关系,把该放的权力放开放到位,把该管的事情管住管好。 亮点解读; 1.吃的都由它来管 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组建,无疑是此次机构改革的一大亮点,也与市民息息相关。 “职责变大了,生动点说,以后与吃的有关的,几乎都由市场监督管理局来统管。”一相关人员向晨报记者表示,对于市民来说,比较具体的变化是,以后食品流通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等,将交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来管。 2.旅游会展不分家 会展和旅游,息息相关。之前,厦门市会展的相关职责,主要分市政府办公厅有关会展协调的职责和市商务局有关会展行业管理职责。 此次调整,这些职责划入市旅游局;厦门市会议展览事务局则由市政府委托市旅游局管理,做到了旅游会展“不分家”。 3.升格“市金融办” 此前,厦门市政府就设有市政府金融协调服务办公室,主任曾由市政府副秘书长阮敦梁兼任;今年3月,原任人行厦门市中心支行货币信贷管理处处长的丘筱文,获提任正处(副局)级,并成为新任市金融办主任。 此次调整,将厦门市政府办公厅、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经济发展局等部门承担的有关金融工作职责进行整合,组建市金融工作办公室,为市政府工作部门,意味着将“升格”。 分析人士认为,近年来,厦门试图打造两岸金融中心,金融业对厦门的战略意义越发凸显;新组建市金融工作办公室不仅向外界传递厦门更加重视金融业的信号,也可进一步整合有关部门的金融工作职能,更有利于协调在厦的相关金融机构。 4.“三规合一”背景下的市规划委 此次调整中,市规划局更名为市规划委员会。从“局”到“委”,名称改变的背后,凸显的是厦门对规划工作的更加重视。 “目前相关职能还没有变化”,昨日,当选为市规划委首任主任的赵燕菁向晨报如此表示。在厦门正在大力推进“三规合一”、避免规划打架的背景下,赵燕菁也说,规划部门的效能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为此,市规划委将在“三规合一”的框架内,进一步强化沟通协调职能。 新闻评述 机构整合期待1+1>2 晨报记者 易福进 此次机构改革,政府部门之所以一口气减少了6个,主要归功于“整合”。 如,厦门市卫生局、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整合后,变为“厦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厦门市外办、市侨办整合成了“厦门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 为此,当“1+1”整合后,新的机构如果还是“两个单位,各干各的”,那说明整合并不算真正成功。为此,厦门市委书记也提出要求,机构整合就要做到1+1>2。 以食品安全监管为例。在当前食品安全形势并不容乐观的背景下,之前的食品安全实行分段监管体制(质监部门管生产、工商部门管流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管消费),容易造成职责交叉重复。有成绩,大家可能都愿来认领;有问题时,又可能相互推卸责任。 而组建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后,对食品安全,可以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提高食品药品监管整体效能。 因此,当好几个部门整合在一起办公,如何融合到位,如何优化程序、流程再造进而真正实现“合体”,也在考验着这场机构改革。 机构为什么要改革? 据悉,这次政府机构改革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从厦门市实际出发,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同时考虑与省政府机构改革相衔接。改革的重点主要是: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药与市场监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公务员管理、工业和信息化、外事与侨务、涉农以及教育管理等机构,组建金融工作机构,进一步调整理顺部门职责分工。 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也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逐步深化的过程。 经过这些年的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政府权界仍不够清楚,还是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甚至一定程度上还承担了“无限政府责任”。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在经济社会事务中扮演不同角色,发挥不同作用,承担不同责任,只有每个角色都权责明确、各负其责,社会才能良好运转。 职能是机构设立的依据,机构是职能的载体。如果职能不转变,单纯地对机构分分合合,效果是有限的。这次改革最大的特点,就是把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有机结合起来,将转变政府职能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的要求,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以及市、区政府之间的关系,把该放的权力放开放到位,把该管的事情管住管好。 |
相关阅读:
- [ 04-23]解植春履新或意味汇金定位微调
- [ 03-20]原厦门市人口计生委主任黄娇灵履新市侨办主任
- [ 09-12]厦门12名行政正职履新 新任命部门一把手名单公布
- [ 09-12]厦门政府机构改革正式实施 政府部门从45个缩减到39个
- [ 09-02]廉政追责一把手应成反腐制度常态
- [ 09-02]厦门市委全委会票决一批市政府部门正职人选
- [ 07-03]内退“吃空饷”的土政策该叫停了
- [ 06-10]“不申报不提拔”找准试点切口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