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2016思明城市义工志愿服务网_新版> 媒体聚焦
> 正文
王一青:探究思明城市义工志愿行动制度化常态化的奥秘
(二)项目从哪里来?
1、项目征集。协会建立了科学的项目流程和完善的规章制度,组建策划组、联络组、综合组等工作小组,形成一套系统化运作模式。每半年面向社区、街道征集"金点子"活动项目,在梳理分类、综合评估的基础上,设计活动项目,形成活动计划,志愿活动内容涉及旅游服务、交通劝导、关爱老人、保护环境、城市管理、关爱自闭症儿童等,既增强时效性、针对性,又提升市民的参与度。
2、自主申报。针对社区、公共场所、公共部门这三类领域的不同需求,义工根据各自特长、爱好主动申报项目,如义工黄琳娜提出,她就住在中山路,对中山路情况熟悉,建议设立文明旅游服务点,为游客提供文明引导、信息问询等服务。
3、主动承接。联手"民生110",承接部分社会服务项目,拓展外延增强民生服务功能,为弱势群体提供相应帮扶。
4、部门合作。与法院、旅游、环保、交通、教育等部门合作,推动公共部门志愿服务,共同引导公民参与社会事务。与思明区法院合作开展全国首个法庭公益志愿服务项目"法庭义工"。义工为来法院办事的群众提供诉讼引导、端茶递水、帮老扶幼、关爱残障、文明宣导等人性化服务,让群众体会到"司法也有温度"。2014年4月,中央编译局调研组到厦调研,对此给予高度评价:"法庭义工是一种社会管治理念的转变,具有很高的学习性、复制性,值得在全国大力推广。"
5、品牌示范。在全区10个街道启动"身边好邻居"行动。对帮扶对象发放服务卡,定期开展帮扶工作,并形成工作日志,活动后及时记录、汇总、分析、评估,推动项目持续发展。凝聚多方治理合力,形成了包括"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企业、新闻单位、民众"在内的组织与个人联动的社会参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