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化常态化 厦门40家省级记录试点单位昨获授牌
前天下午,参加现场会的全省各地代表到中山路参观思明区城市义工志愿服务点。
■思明城市义工报名街巷游讲解。
本报讯(文/图 记者 龚小莞)昨天上午,全省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暨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现场会在厦门召开,会上为235家省级志愿服务记录试点单位授牌,厦门的中山路思明区城市义工志愿服务点、莲前街道前埔北社区、湖里区金山街道金安社区等40个机构榜上有名。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叶重耕在致辞中说,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美好的道德行为和重要的道德实践。
他指出,推进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关键在于志愿服务制度化。今年来,厦门从规范着手,从社区着力,积极探索以社区为重点的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的方法和路子,在全省率先出台《厦门市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意见》,从队伍建设、活动运行、激励回馈、政策保障等方面,推动建立包括注册培训、需求对接、服务记录、回馈嘉许等在内的11项制度机制,初步形成一套具有厦门特色的志愿服务制度,促进了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
【城市亮点】
44万注册志愿者
汇成一道亮丽风景
这些年,厦门把志愿服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大事来抓,融入文明城市创建全过程,结合学雷锋活动,结合社会治理创新,结合“美丽厦门 共同缔造”战略推进,立足社区、服务群众,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据悉,目前全市共有44万注册志愿者,他们活跃在大街小巷,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在弘扬新风正气、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验分享】
就像经营家庭一样
经营志愿者服务点
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代表在会上分享经验时指出,“中国式志愿”存在被动化、临时化和零碎化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调动市民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
针对人、项目、凝聚力的问题,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首先采取开放式招募,每周定期通过媒体和微博、QQ群等发布本周活动信息,吸引不同领域的爱心市民关注,不到半年就有1000多人次参与。之后自发成立义工协会,设立多个固定服务点长期开展活动,每个服务点的负责人像经营自己的家庭一样经营他们的服务点。
其次开展项目征集,每半年面向社区、街道征集“金点子”活动项目,设计活动项目,形成活动计划,志愿活动内容涉及旅游服务、交通劝导、关爱老人、保护环境、城市管理、关爱自闭症儿童等,切实以需求者的需求作为先导,提升市民的参与度。义工也根据各自特长、爱好主动申报项目,例如有的住在中山路,对中山路熟悉,便提出在中山路设立服务点,为游客提供文明引导等。
同时注重培养凝聚力,例如统一口号,统一义工名字、服装、旗帜,开通义工协会网站,开设微博、QQ群,增强归属感;推动义工自我成长,开设义工理念、文化等培训课程,邀请专业老师进行培训,不断提升义工团队认知;传播义工文化,定期表彰“星级义工”和“优秀义工家庭”等。
文/记者 龚小莞 图/张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