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与马有关的民俗活动:“走马”骑手披红荣誉最高
厦门晚报 【马上民俗】 闽南地区有多项与“马”有关的特色民俗活动,如翔安马巷的“跑帝”,最初为男孩骑竹马赛跑,后来一度改为骑真马。再后来,由于赛马具有危险性,就改为抬竹椅轿赛跑。 此外,在翔安区新店还曾流传着另一项特色民俗“走马”,即赛马、跑马。赛事举行时,村里十分热闹,几乎到了万人空巷的地步。 而在漳州地区,至今仍保存着烧“云马”送“众神”的民间习俗。每年腊月,“云马”犹如络绎不绝的马群出现在漳州的大街小巷。 在翔安区新店镇一带曾流传着一项特色民俗——走马,也就是赛马、跑马。据当地一些老人回忆,这项民俗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 据悉,“走马”当时主要流行在新店镇的后村、彭厝、东坑、蔡厝等地,而一衣带水的金门也时常派人来参加,甚至动用帆船来运送马匹。闽南话“走”包含“跑”的意思,因此,翔安民间称赛马为“走马”。 以新店后村为例,每年农历八月廿二,“走马”作为助兴的民俗项目,在当时非常受欢迎。而其他地方也根据当地庙会,在岁末年初等节日举行该赛事。据悉,举办赛事时,附近各地的骑手都会骑着马来到后村。这些马彪悍善跑,而且经过装扮相当漂亮。场地上人山人海,十分热闹,几乎到了万人空巷的地步。 据介绍,起初“走马”的场地在村子外围的晒盐场,后来则在村子的“路沟”一带,也就是现在后村小学的后面。不论哪个村庄,“走马”的规则都是一样的,一匹马一个骑手,每次两位骑手上场。晒盐场场地宽阔,划出约一公里的跑道,用绳子围起来,将观众挡在外围。而“路沟”由于相对较深,观众可站在沟边观看。 比赛采取淘汰赛制,几轮比赛后,前三名可获得奖品,有衬衫、 毛衣等,在那个物资相对缺乏的年代,这已经是对骑手最大的表彰,而最高荣誉则是为骑手“披红”,即用红绸带斜肩披挂。 由于“走马”深受村民喜爱,所以当时一个民间南音艺术家还特地谱出了一首名为《走马》的曲子,生动地描绘了当时“走马”的情形,并把马蹄声“哒哒”的音节演绎得非常传神生动。 遗憾的是,“走马”在“大跃进”后逐渐销声匿迹。一些曾经目睹当时盛况的人们,在逢年过节时,还会经常提起这件事,并为之津津乐道。后来作为农家牲口的马也渐渐减少,以致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民俗。 记者 戴舒静
|
- 2014-01-01专家:元旦无民俗活动 仅当天放假符合实际情况
- 2013-12-27结彩楼祈平安 平和天湖堂举办民俗活动
- 2013-11-04台南举办民俗活动 辣妹登场助阵热力无边
- 2013-10-23云霄炎树村上演民俗活动:71岁爷爷还能上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