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断灰色利益链条 鼓浪屿野导少了将建智能导游系统
终于开出第一张“野导罚单” 去年11月初,一名野导被联合执法组“逮住”。他不仅随身的国导证是假的,还从兜里摸出一大把各种假结算单。这名假导游,拿着假证和结算单,还和景点“勾搭”收回扣。 野导被行政拘留7天,并被列入“黑名单”,注销其厦鼓轮渡过渡卡,不予办新卡;和他“勾搭”的景点也涉嫌商业贿赂,由工商部门跟进处理。 最核心的重点还在于——根据《旅游法》规定,厦门旅游局给假导游开出了第一张野导罚单,罚款1000元。“太不容易了,野导终于管得了,这在以前是无法办到的。”一位旅游执法人员对导报记者说,他简直欢欣鼓舞。在《旅游法》出台前,对野导的处罚一直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但现在,通过联合执法以及强有力的处罚,有效斩断了野导商家勾结的灰色利益链条。 整治“假冒导游”工作组成立以来,出动执法人员320余人次,劝导游客谢绝无证导游服务67批380余人次,共抓获假冒导游人员25名。其中5名“假导”因使用伪造、变造导游证先后被公安机关拘留。 昨天 野导猖獗违法成本低 无部门能管 野导,是鼓浪屿一个顽疾。 这几年,有关部门虽大力整治,但收效不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早先,“野导”散兵游勇、各干各的,后来渐渐形成有组织、有帮派的团体。女的在岛上、男的在轮渡,内外呼应。 马约翰被说成“足球运动员”、郑成功被说成郑和的儿子……野导们对鼓浪屿历史文化,知之甚少。对鼓浪屿的文化现象、建筑风格、名人掌故几乎不知,有的基本是“胡导”。 更有甚者,他们互相搭伙卖假货、卖走私货,欺客、宰客,哄抬物价。 彼时,野导猖獗,无部门能管。 野导,即无证导游,不在旅游行业管理范畴之内,旅游部门难以对其下手;野导常常摇身一变,成为野照,这又需要公安介入;野导背后的商家,可能涉及宰客、未明码标价,这又涉及工商、物价部门。 央视曝光了一名“黑白讲”的鼓浪屿野导,调查半天,执法部门无奈摇摇头,不了了之。这名瞎侃的野导,被央视曝光也“毫发无伤”,未受到任何处理,继续重操旧业。 变局背后的启示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人们把它用来形容“野导”。不仅是鼓浪屿的野导,还有全国各地很多地方的野导。此前,对于野导问题,导报记者走访很多部门,几乎每个部门都无奈摇头。好像很多部门在管,却无部门能管。 野导,真的管不了? 这次,鼓浪屿野导变少了,几乎绝迹。这说明,只要部门不相互推诿,携起手来,真正担起责任,野导问题管得了。 整治鼓浪屿,要有决心,更要有担负责任的魄力。 |
- 2013-12-02鼓浪屿四招“围剿”野导 5名假冒导游被拘留
- 2013-12-02网友建议执法部门敢于碰硬整治"野导"
- 2013-11-14厦门开出《旅游法》首张罚单 鼓浪屿“野导”被罚1000元
- 2013-11-13鼓浪屿野导遇便衣报警求解围 结果自投罗网
- 2013-10-17法律规定无证导游最高罚1万 束缚野导有限
- 2013-11-06鼓浪屿一日逮住三野导 成立工作组以来已抓获1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