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前所未有的生猪养殖整治风暴,近日在同安全区铺开。记者昨日获悉,同安全区将禁养生猪,计划投入15亿元,全面实施生猪退养,最后完成时限为2015年6月底。
厦门晚报讯(文/图 记者 黄文水)
现状
预计投入15亿元
用于补助和奖励
近日,同安区发布全面开展生猪养殖整治的通告,本月起,同安全区全面启动生猪退养工作,11月底前各镇(街)、场完成辖区内所有生猪养殖场的测算、摄影摄像等外业工作,还明确了具体退养范围及其最后完成时点。其中,2014年2月底,官浔溪、埭头溪2条重点流域集雨范围内及火炬同安基地涉及的五显镇3个行政村等完成生猪退养;2014年9月底,除莲花水库集雨范围外的其他范围的生猪退养完成;2015年6月底,莲花水库集雨范围内的生猪退养完成。
为此,同安区成立了以区长郑岳林为组长的生猪退养工作领导小组。郑岳林表示,实现全区生猪退养,已成为同安区保护美丽生态、保障民生安全的当务之急,更是贯彻落实“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战略规划的必然要求。
“预计将投15亿元用于生猪退养工作,对按要求完成退养的养殖业主发放退养补助和奖励金。”同安区退养办主任、区委农办副主任陈育才介绍。
据了解,这是同安区有史以来力度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生猪产业整治。据调查摸底,截至8月底,同安辖区约有11524户养猪户,生猪存栏约191万头,猪舍建筑物总面积535.3万平方米。
建议
整治养猪业的同时,适度保留生态猪场
同安养猪行业面临全面退养,罪魁祸首直指生猪养殖污染。据同安农业、水利等部门提供的情况:生猪养殖排污污染地下水、恶化溪流水域环境,还产生病死猪乱丢弃等问题,直接危害到群众生活环境,进行有力整治已不可避免。
“解决好养殖污染的问题这是关键。”厦门畜牧协会创会会长李明星认为,缔造美丽同安,作为生猪养殖企业,会从大局出发配合退养工作。不过,他认为,养猪并不会绝对导致污染,一个成熟的养猪基地,就要将环保与养殖结合好,实现可持续生态养猪。他建议,政府在整治的同时,可否考虑对少部分生态养猪场进行有条件保留。
“在同安,生猪一点都不养,这个变化有点大。”生猪存栏约2000头的汀溪文水生态园,园主汪添法认为,同安生猪全面退养,对生猪养殖业影响不言而喻,养殖户面临转产转业等问题。他说,政府应该一分为二,一方面清退污染严重的养猪场,另一方面,扶持生态养猪场。
影响
本土养猪业面临洗牌,对外地猪肉依赖增强
继思明、湖里、海沧三个区完全实现生猪禁养之后,同安区将成为第四个完全禁养的行政区,不过,在完全禁养之前,同安区或将面临诸多考验,首先退养成本是其中一大压力。农业部门初步预算,该费用可能要达到15亿元。
“猪肉是生活必需品,猪肉安全关系民生,退养将促使厦门生猪行业重新洗牌。”李明星介绍,目前厦门市场猪肉供应,60%-70%来自本地猪场,其余的外调,在本地生猪供应来源中,八九成来自同安、翔安。“主要供应源还是同安。”他说,一旦生猪全面退养,本地猪肉供应量锐减,对外地猪肉的依赖性将大大增强。
汪添法说,生猪养殖需要一个过程,全面退养同样需要时间,处理存栏的生猪也需要一个过程,“一些优秀的母猪若没有地方处理,将被贱卖或宰杀,很可惜”。
对存栏生猪的处理,同安经贸局相关人士也表示,要有具体方案,“农户如果在规定时间内卖不掉生猪,尤其是小猪,买家会乘机压价,不利于保障农户利益。”此外,对宰杀环节也会带来连锁影响,一些屠宰散户或将买不到猪,面临无猪可杀的境况。
记者手记
生猪退养
将还同安溪美水清
早在去年4月,本报率先并持续关注岛外溪流的整治与提升,记者一路从同安母亲河——东西溪的源头走到了入海口,沿途几十公里的所见所闻让人揪心,目睹溪水如何由清转黑的过程,而溪流两侧沿线,密布的生猪养殖场是最大的污染源,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猪粪,还有不少被农户随意丢弃的猪的尸体,进入了原本清澈的溪流。
本报的报道,并没有停留在生猪等污染问题和现象上,还多方采访,更深入挖掘溪流背后的历史人文景观,为同安溪流系统整治建言献策,引起了同安区委区政府的重视。
如今,同安区全区禁养生猪,体现了同安区整治溪流,还同安溪美水清,缔造美丽同安的决心和力度。不过,难度可想而知。同安原是农业大县,养猪业历史较长,“农民不养猪,等于秀才不读书。”一位老养殖户说,养猪是山村不少农民的谋生手段。记者看到,在同安区发布的生猪退养实施方案中,退养补助和奖励标准外,区人社局和相关街(镇)、场已做好了准备,为生猪从业人员进行转岗培训,举办专场招聘会,让猪农在生猪退养风暴中,看到新生活的希望。…(记者 黄文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