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见实践|传承嘉庚精神,践行侨校使命

来源:新福建 | 作者: | 时间:2021-08-18

新福建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这是毛泽东对他的赞誉;“宁使企业收盘,绝不停办学校”,这是他一份朴素的执着;“把集美学校继续办下去”,这是他弥留之际的念念不舍。

他就是陈嘉庚先生。

1961年的今天,陈嘉庚先生于北京病逝,终年八十七岁。这位被习近平总书记赞扬为“侨界的一代领袖和楷模”的传奇人生就此落幕。今年是陈嘉庚先生逝世的60周年,为追寻先生的脚步,进一步继承并发扬嘉庚精神,华侨大学“群贤毕集,兴厦兴邦——厦门市集美区海内外校友经济模式实践调研团”围绕着近来崛起的“校友经济”的新模式,以助推集美区发展为目标,于2021年7月12日正式开始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社会实践项目基于集美“侨乡”与“学村”的双重身份,旨在通过对厦门市集美区海内外校友情况、分布、意见以及集美区政府发展规划与政策的调研,在学习嘉庚精神、感悟嘉庚力量的同时,统计与分析目前厦门市集美区校友资源情况,结合新时代国家统一战线的需要,以集美区校友群体为参考,深入探究集美“校友经济”发展模式,为集美区招商引智,构建侨胞“校友经济”为侨乡发展服务。

调研过程中,实践团了解到了很多嘉庚先生不为人熟知的事迹。陈嘉庚不但创办了厦门大学,还在集美学村创办了厦门水产学院、集美航海学院、集美师范专科学校、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经专科学校(现已全部并入集美大学),集美归国华侨学生补习学校(华侨大学华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校、集美中学、集美小学、集美幼儿园等学校,还包括福南大会堂、图书馆、体育馆、音乐厅、龙舟池、航海俱乐部等设施,厦门大学、集美学村各校师生都尊称其为“校主”。

2017年,由市委统战部牵头,研究创设了陈嘉庚奖学金,以嘉庚先生“以行养校”理念创办的香港集友银行的部分股息收益金作为资金主要来源,资助华侨华人子弟来厦学习,以更好地弘扬嘉庚精神,传承嘉庚伟业。陈嘉庚奖学金金额设置标准略高于中国政府奖学金,以便充分保障学生在厦学习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医疗保险费等支出。


8月6日,群贤毕集,兴厦兴邦——厦门市集美区海内外校友经济模式实践调研团由叶荔辉老师带队访问了集美学校委员会,并有幸邀请到集美校友总会永远名誉会长任镜波老先生为团队讲解集美学校委员会的发展。集美区区侨办主任谢乐峰、华侨大学统计学院党委书记叶荔辉、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黄晓瑞及团队部分成员出席本次调研。

集美华侨补校

陈嘉庚与中侨委领导人廖承志共同商量侨校办学方向



任镜波老先生是集美校友中的一员,采访过程中,已近耄耋之年的任老对于调研团所做的工作给予肯定,并深刻回忆了自陈嘉庚先生在集美区建立学校以来所面对的困难,与过往校友们的趣事,以及华侨校友们的来历及去向。任老说:“侨校前排的几座教学楼是福建航专留下的教室,因其1953年合并到了大连,空出了教室,陈嘉庚就拨给侨校(现发展为华侨大学华文学院)使用。中侨委拨款350万用于侨校校舍建设。陈嘉庚先生有一个专门的建筑部,负责设计、建造学校的建筑。侨校一排四座的教学楼鳞次栉比的格局是嘉庚先生亲自设计的,施工期间,他也是天天去工地督促建设进度。从1953年侨校开始建设直到陈嘉庚先生1961年去世期间,他经常去侨校,可以说在陈校主多年的办校历史上他对侨校的关心是最多、最深的。”而任老口中提到的集美侨校,正是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的前身,可谓说华侨大学的蓬勃发展也与嘉庚先生不可分割。任老还说:“侨校当时的学生也都很成器。”也确实如此,1954年,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在校学生910名,同年高考录取率高达75%。1955年,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达到19个班,学生总数1008人,高考录取率高达80%。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所取得的成绩使集美学校进一步得到海外华侨和社会各界的称赞和信任。

2014年,正值陈嘉庚先生诞辰140周年,任镜波老先生以集美校友总会的名义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反映海内外集美校友和嘉庚弟子的心声,信从邮局发出,没多久就得到习总书记的回信。习总书记在回信中号召全球华侨华人继续弘扬嘉庚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在交谈时,任老时不时的垂眸思考,竭尽所能为调研团的老师同学们提供记录着集美老校友相关信息的期刊与书籍以及有益调研工作的相关人员,并呼吁集美学校委员会、集美区校友总会积极配合实践调研团的研学工作。任老像一本集美区校友的活字典,纵使岁月流失,集美区的历历往事都在任老的脑中心中。交谈结束后,任老与团队指导老师及成员合影,并对本次实践送上祝福。

据悉,本次调研是团队对集美校友公开信息进行整合后一次重要的实践,为团队收集更加详尽的校友信息提供了机会,也使得团队成员在任老的讲解中更加深刻体悟嘉庚精神,建立与侨共友,为诚毅出力的决心!




7月22日,群贤毕集,兴厦兴邦——厦门市集美区海内外校友经济模式实践调研团于陈嘉庚纪念馆进行实地调研。陈嘉庚纪念馆属社会历史类名人纪念馆,不仅是陈嘉庚文物资料的主要收藏机构,也是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更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不仅刻画着陈嘉庚先生的生平,集美区老校友及老华侨的故事也蕴藏其中。通过学习《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 陈嘉庚生平陈列》、《在陈嘉庚身边——— 嘉庚现象 诚毅同行》主题展厅,团队成员了解了陈嘉庚先生的生平,也置身于集美区老校友及老华侨的故事之中。

在了解陈嘉庚先生过往经历的同时,团队成员收集了有关集美老校友的相关信息,汇总陈嘉庚先生在厦门市集美区所捐赠、建立的学校、组织,整理纪念馆陈列的知名校友与老华侨信息,认真了解陈嘉庚先生身边荟萃的群英,继而总结这些历史洪流中伟人的功绩,并做出框架图以理清历史人物关系。调研团在此学习到陈嘉庚与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民族复兴道路上相识相知、同心同行的感人故事,同时见证了华侨华裔与祖国同生死共命运的初心。通过本次调研,团队成员重温嘉庚先生的光辉一生,缅怀嘉庚先生的功绩,感悟嘉庚精神。

7月26日,群贤毕集,兴厦兴邦——厦门市集美区海内外校友经济模式实践调研团于集美校友总会展馆进行实地调研,有幸访谈到集美校友总会秘书长颜如璇、集美校友总会副秘书长陈丽兰。

集美校友总会是陈嘉庚校主亲自创办的校友会,也是全国最早的校友会之一。集美校友总会成立后,海内外各地相继成立了集美学校校友分会,并创办了期刊《集美校友》,该期刊在宣传集美学校、联络海内外校友、增进校友情谊,为母校的发展、为祖国和平统一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集美校友总会坚持特色,发挥优势,重视向各校、各地兄弟校友会学习,促进各校、各地校友会的合作,以其独特的精神,共建"嘉庚学子遍天下,集美校友是一家"的大家园。

调研过程中,调研团通过浏览展厅中对于集美校友总会过往的历史介绍以及集美校友总会时间线,掌握了集美校友会的架构并整理出与集美校友相关联的组织。集美校友总会理事会的名单,并把一些代表性的校友及其子女也整理下来。在对集美校友总会秘书长颜如璇、集美校友总会副秘书长陈丽兰访谈的过程中,调研团更加深刻的了解到集美校友总会的现状与运行方式,颜如璇秘书长在了解到厦门市集美区海内外校友经济模式实践调研团所致力于的工作之后,对同学们的钻研和服务精神以及嘉庚精神的传承表示高度赞赏,副秘书长陈丽兰也表示会对同学们的工作予以高度的支持。调研结束后,两人更是提供集美校友总会理事会的名单供团队使用。

群贤毕集,兴厦兴邦——厦门市集美区海内外校友经济模式实践调研团也收到了集美区政府的大力支持。集美区侨办主任谢乐峰细致的了解同学们调研工作的进展情况,给出独到的建议,这为本次实践提供了后备力量。

除了线下的实地调研以外,团队在线上的组织与工作也是我们实践的一个主要部分。通过组织定期的线上会议,将厦门本地与分散各处的组员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有计划的总结调研的开展进度与取得成果,使组员们步调一致,协作前进。建立线上讨论组,也可以及时准确的布置分工与任务,反馈所遇问题并广益群策,以解决困难。团队的线上工作,一方面以整体、系统的计划为主,三天一大会,每日一小会的形式固定交流。大会一般为分配具体的工作任务,与指导老师沟通汇报,意在整体的把控实践的开展;小会一般为交流实践心得。组员分别阐述工作过程中的成果、问题与体会,在交流中更好地实现共同目标,解决面临的困难,分享实践的体会。

诚者,诚以为国、实事求是、大公无私

毅者,毅以处事、坚强果敢、百折不挠

嘉庚精神的内涵不仅反映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还具有着五个方面的精神内涵:重义轻利,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诚实守信,嫉恶好善的重德精神;刚健果毅,坚韧不拔的自强精神;艰苦朴素,勤勉节俭的清廉精神;与时俱进、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群贤毕集,兴厦兴邦——厦门市集美区海内外校友经济模式实践调研团”所调研的校友经济正是嘉庚精神的另一种传承,实践调研团在调研过程中深刻学习陈嘉庚先生及集美区老华侨老校友的英雄传奇事迹及嘉庚精神,在对于校友经济的研究中构建校友与政府、城市的桥梁,传承发扬陈嘉庚先生的爱国主义、无私奉献、创新创业的嘉庚精神,在身体力行的同时将嘉庚精神融于骨血,并传递给每一个集美学子、厦门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