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龟糕印 五代刻吉祥

来源:福建日报 | 作者:卢超颖 李奇 刘玮 | 时间:2020-06-17

一方龟糕印 五代刻吉祥 

非遗公益培训班上,孩子们好奇地围在潘海员(左二)身旁。厦门外图集团 供图

潘海员的龟糕印作品卢超颖 摄

用龟糕印脱模制成的糕点厦门外图集团 供图

东南网6月17日讯(本网记者 卢超颖 李奇 刘玮)“摸龟首,起大楼;摸龟嘴,大富贵;摸龟尾,有头又有尾……”在厦门的巷弄里,孩童们嬉闹中仍唱着旧时的童谣。歌谣里,依稀可见闽南崇龟的习俗,逢年过节,人们祭祀的供桌上总少不了龟糕——一种糯米制成的糕点,用来敬神、祝寿、辟邪,象征吉祥如意。而印制龟糕的模具,就是本期《继艺》的主角——龟糕印。

作为潘家第五代传人和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潘海员目前是厦门唯一一位龟糕印手工雕刻师。随着电脑雕刻和机器制模的出现,曾经活跃在街头巷尾的龟糕印手工技艺日渐式微。为了留住这门手艺,左腿残疾的潘海员扛起重任,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开设公益培训班、走进校园、走出国门,为老手艺找寻昔日荣光。

学艺唯有苦练

潘海员的工作室颇有点“大隐隐于市”的味道——位于厦门市思明区中山路南轿巷的一间七八平方米的小屋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龟糕印。祖传的油亮木桌上,只见潘海员手里的刻刀上下翻飞,樟木特有的清香四溢散开,一只活灵活现的“龟”在印中慢慢呈现。

记忆中,他的高祖父潘仪一辈开始从事龟糕印雕刻,祖父潘乾带着这门手艺落户厦门。在潘海员三四岁的时候,祖父就将他带在身边。“爷爷口袋里总揣着2分钱买来的12颗糖珠,我待在他身边,看他刻制龟糕印,就能有糖吃。”祖父的循循善诱,让潘海员对龟糕印有了不一样的情感。

1979年,高中毕业的潘海员开始跟着父亲专职学做龟糕印。为了让潘海员拿稳刻刀、扎实基础功,光是打洞磨边,父亲就让他练了三年。

“龟糕印一面是‘龟’,一面是‘寿桃’。刚开始学,总把握不好下刀的深度,常常把两面刻穿。”又经历一个三年的苦练,直到1985年,潘海员才完整地刻出了人生中第一方龟糕印。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潘海员眼里仍闪烁着光。他说,刻龟糕印看起来容易,其实没有捷径,唯有苦练。初学时,手不是被木槌砸到,就是被刻刀扎伤,“最多时,双手曾被刻刀扎了十几个洞”。

现在,年近六旬的潘海员仍时不时拿出他的“处女作”把玩,一边向旁人展示,一边笑说:“现在来看,这个龟糕印确实刻得十分粗糙,但我舍不得扔掉。因为完成后的那种自豪和成就感,我这一辈子都记得。”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