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翔安区马巷镇主动服务解疑难 村企共建促复产

来源:厦门日报 | 作者:邵凌丰 曾嫣艳 | 时间:2020-02-21

主动服务解疑难 村企共建促复产

翔安区马巷镇主动作为,精准防控与暖心服务并举,助力辖区企业复工复产

厦门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邵凌丰 曾嫣艳 通讯员 何振邦 蔡宝荣春光乍暖,翔安区马巷镇各个社区的街巷里,走动的人多起来了;园区里工人出出入入,厂房里的机器也一台一台逐渐重新运转了起来……除了需要戴口罩、测体温,其他和以往并没有什么不同,这些变化都在昭示着马巷镇正在逐渐恢复往日的模样。

马巷也因此正在迎来越来越多外来人员。辖区内有近7000栋出租房,共15余万外来人员,复工复产的推进,必然会带来一波又一波返岗的人潮。

如此大的外来人口数量带动的返岗人潮汹涌,如何将这些人员安置安抚好,让企业复工复产平稳有序,是摆在马巷镇各级干部面前的一个突发命题。不推不拖、不等不靠,各级干部行动的同时都在思考:我还可以为企业多做一些什么?正是这种主动、积极的态度,让他们能够创造性地盘活各种资源,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很好地破解了这个突发命题。从社区里一些微小的变化,我们就能够窥见一斑:

亭洋社区的出入口,旧条幅前几天更换了,关键词从“谢绝来访”改成了“安全有序促进生产经营”,在防控措施精准到位的情况下,居民转变了观念,迎接回来上班的租客;西坂社区的出入口,最近多了一张告示单,上面有镇干部及社区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有任何不清楚的地方,都可以随时致电咨询;郑坂社区不只是设置了企业员工的专用通道,在出入口负责测温的志愿者当中,也出现了企业工作人员的身影;山亭社区的办证点,设置了专用通道和唯一出入口,还安排了停车场,让前来办证的人员都觉得服务很贴心很到位……

因为人数总量较多,马巷镇各级干部在工作中难免遇到一些疑问:有人以为封村了,自己无法回到租住处,其实是误听误信网上传言;有人进不去村里,以为是被阻挠,事实上是因为所在企业还没有提交备案申请……面对这些疑问,各级干部没有灰心退却,他们抱着对外来人员、为企业充分负责的态度,主动作为、靠前服务,用心用情化解,得到了外来人员和企业的充分认可。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马巷镇各级干部深知,自己要守护的是辖区内所有居民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以此为出发点,他们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一手抓疫情防控有力,一手抓复工复产有序”总体要求的指导下,转变思路,主动服务的同时,创新引入村企共建模式,让返岗的外来人员在妥善安置之余,还有了满满的归属感,直接减轻企业防控负担,充分助力复工复产。

严管与厚爱,一直是战疫之中马巷镇的总体工作思路——严管,是为疫情防控筑起了一道防火墙;厚爱,则是为复工复产注入了一剂强心针。疫情复杂,瞬息万变。文中这四个小故事,让我们看到了马巷镇各级干部主动作为,用自己的行动,在一线创造并运用了“有用的招”,推进工作有序进行——他们努力在严管与厚爱之间,找到了新的平衡点。

【郑坂社区】

企业主动参与 村企共建守护“大家庭”

在郑坂社区,社区志愿者检查出入凭证,来自企业的志愿者帮忙做体温检测。村企共建的新模式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全媒体记者 林铭鸿 摄)

“又碰面了!”这两天,厦门视贝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小谢下班要回租住处时,在村口总会遇上公司的同事,他们和村里的老人、退伍军人站到一起,做志愿者帮忙测体温。小谢说,看到同事在这里,有一种熟悉感,自然就缓解了紧张感,“下次我也要报名参加。”

这是郑坂社区正在尝试并推动的一种新模式:村企共建。“辖区企业有200多家,员工每天都要在村里出入,数量不少。”社区党委书记郑自现说,辖区外来人口有3万多人,现在人陆续回来了,最多时一天有近3000人来办理出入凭证,工作压力很大。“当时就有企业来找我,说也想参与到社区疫情防控的志愿服务中来。”他说,企业主动找上门来,自己便立即组建起了“村企联动”微信群,很快又有十几家企业主动报名。

“企业员工其实也是社区大家庭的一分子,他们主动参与到社区工作中,一方面缓解我们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他们的归属感。”除了创新式地在工作中引入村企共建的模式,郑坂社区还在更多方面做好服务工作:设立“企业员工专用通道”,让相关的手续办理更迅速;主动对接各企业,及时告知各类信息……郑自现说,这样做就是希望让住在社区的企业员工都有一个家的感觉,“既然是一家人,就要共同互动,一起维护家园。”

在“村企联动”微信群里,报名参加的企业名单还在不停增加:玛立克(电器)有限公司、厦门中程建筑有限公司、欧兰普电子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