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老年教育40年理论研讨会召开
2025-06-09 18:35:16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刘学佳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东南网6月9日讯(通讯员 翁小华)6月5日,“新时代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厦门老年教育发展40年理论研讨会”在厦门老年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福建省老年大学协会、厦门市委老干部局、市教育局指导,厦门老年大学联合《终身教育》杂志社共同主办,旨在全面系统总结厦门老年教育40年发展成果与经验,探讨新时代推进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研讨会汇聚了众多厦门市老年教育工作者及特约研究员的高质量论文,还邀请到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长刁海峰,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常务理事、网上老年大学执行校长吴光权等业界权威专家作演讲。与会专家围绕新时代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议题,从多个维度展开深入研讨。 刁海峰在主旨演讲中表示,我国老年教育经过多年探索,已构建起覆盖城乡的五级办学网络,取得了体系化办学、规范化发展、社会化价值三大办学成果,但目前仍面临资源瓶颈以及机制体制、社会参与等方面的困境。他提出要以问题为导向,在资源整合、机制创新、科技赋能中寻找破局之道,致力于构建全龄友好的教育新生态。 数字化赋能老年教育成为研讨会现场的高频话题。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大数据平台建设和AI技术的应用,为老年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吴光权以厦门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为例,生动展现了数字化给老年教育带来的全新气象。他认为,数字化与老年教育的关联,不仅体现在技术工具的应用层面,更通过重构教育模式、赋能社会参与、激活老龄价值等路径,引发深层次的系统性变革。 厦门老年教育40年的发展成果在研讨会上频频获得专家点赞。刁海峰称赞厦门老年教育目前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法治保障、政策创新、数字赋能方面有显著特色。他希望厦门老年教育通过制定规范标准、确立发展方向等举措,在现有高水平的基础上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 厦门老年大学作为厦门老年教育的领军者,无疑是厦门老年教育发展水平的代表。福建省老年大学协会副会长、厦门老年大学校长詹沧洲在主旨演讲中分享了该校40年来探索实践的体会。厦门老年大学从1985年以百人规模起步,如今已建成4.8万多平方米的适老化、智能化的现代化新校园,开设165门课程,学员数超1.3万人次,并获评首批全国老年大学标准示范校。 校方表示,40年的办学经验证明,办好人民满意的老年大学,必须坚持党对老年教育的领导、坚持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坚持始终抓好教师与管理团队建设、坚持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以法规引领保障老年教育发展。下一步,学校将持续以改革创新精神,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的办学之路。 在研讨中,与会专家围绕立法与基层治理、教学专业化建设、信息化融合等方面畅所欲言、建言献策。在立法与基层建设方面,专家提出通过法规固化办学经验,明确部门权责、落实办学保障、稳定师资队伍。厦门这几年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584个基层教学点,开设1.4万多个教学班次,惠及老年人30万余人次,成效显著。专家认为,厦门创新老年教育与文明实践深度融合的“厦门模式”值得肯定,它既方便老年人在家门口上学,又解决“一位难求”的突出矛盾,还极大激发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文明实践的积极性,提升基层文明实践建设水平。 在专业化课程建设方面,专家提出要以需求导向重构课程体系,引入高校教师及非遗传承人补强师资,破解无编制体制下专职教师短缺困境;呼吁建立职业准入与资格认证体系,丰富老年教育学知识体系,不断完善老年教育教师的教育培训体系。 针对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弥合“数字鸿沟”,专家提出以“包容性创新”为核心,通过技术适配、生态重构与政策保障,让老年人从“数字鸿沟”的被动适应者转变为“数字红利”的主动创造者。专家认为,应借力AI技术蓬勃兴起之势,破解老年教育在内容、模式、服务、生态层面的痛点,助力老年群体跨越语言、地域和生理障碍,实现终身学习的自由。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厦门以立法为先导、基层为根基、智慧化为引擎、师资专业化为支撑的实践模式,为全国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特区样本”。此次研讨会凝聚了理论与实践智慧,后续厦门老年大学将积极推动成果转化,持续深化改革,完善老年教育教学体系,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努力打造全国老年教育标杆,在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奋勇争先。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