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2025-06-04 09:25:19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蓝色家园既要“面子”还要“里子” 厦门全方位推进海洋生态保护,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下潭尾红树林公园入选国家级绿色低碳典型案例。(记者 王火炎 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 王元晖)昨天上午8点半,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综合三大队副大队长罗亮又带着队员,乘上执法船前往同安湾海域巡逻。尽管天下着雨,但海面风平浪静,透过清澈的海水,有时还能看到欢快游弋的鱼群。 时值休渔期,不出意料,他们又一次“无功而返”。这是厦门海洋执法队员工作的日常,可即将来临的这几天却有些特殊:“六五环境日”“6·6全国放鱼日”“6·8全国海洋宣传日”接踵而至,让海洋生态保护再度成为热门话题。 从地图上看,厦门陆域周边,还有333平方公里的蓝色区域。这片海的生态环境如何,一方面可用“碧海银滩”来佐证,而另一方面,则取决于海水中海洋生物的种类及数量。 既要有“面子”,还要重“里子”——正是在这样的逻辑中,“守护蓝色家园”的字眼不止一次出现在今年厦门海洋部门的工作计划中。如今,全方位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亦是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应有之义。 “休渔”“放鱼”共同维系海洋生物多样性 510艘在册渔船及乡镇船舶静静地停泊在翔安琼头避风坞内,休渔启动的这一个多月来,村里上千名依旧坚守传统渔业的渔民,或修船补网,或外出打工,不闻出海马达声。 是他们不想出海吗?当然不是。早在休渔前夕,海洋部门就重申了管理部门的态度:厦门还将执行“最严格的伏休制度”和“最严格的伏休管理”。而这种“最严”,不仅有行政上的处罚,还隐藏着经济杠杆。据称,如有渔民踏入雷池,将被扣除渔业资源养护补贴。 最近常常可以看到休渔渔船违规出海的外地新闻。琼头社区副主任林皇亮笑着说,这种现象在厦门是没有的,这不仅在于厦门对违规者的“零容忍”姿态,也在于这些年渔民们被逐步培育起来的海洋环保意识。 “8月16日后,鱼会更肥、虾会更多。”渔民林添友很是期待。在他的经验中,休渔结束后,渔获会丰富得多。 与平静的渔港不同的是,这几天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内格外忙碌,相关人员正在做“6·6全国放鱼日”增殖放流活动最后的筹备工作。每年这个日子,一尾尾活蹦乱跳的鱼苗汇入浩瀚大海,都会给我们的蓝色家园增添生机——去年厦金两岸一天就累计放流珍稀物种及经济物种苗种共13种854万个单位。 “休渔”与“放鱼”,一静一动,指向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让这片海更灵动,让我们的蓝色家园“万物共生、和美永续”,而这八个字,也恰恰是上个月“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