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经济 > 正文

厦门市同安区委农村工作会议昨日召开

2025-02-18 09:02:47  作者: 林健华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春光作序启新程 不误农时绘丰景

同安区委农村工作会议昨日召开,吹响乡村振兴冲锋号

厦门日报讯(记者 林健华 通讯员 余雪燕不负春光抢农时,振兴路上马蹄疾。昨日,同安区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央及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4年全区“三农”工作,部署2025年“三农”重点工作任务,吹响乡村振兴冲锋号。

作为厦门“三农”工作、乡村振兴的主阵地和主战场,同安区不断凝聚“抓三农、促振兴”的强大合力。接下来,同安区将认真落实省委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部署、市委开展“奋力拼搏、奋勇争先”专项行动要求,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全市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作出同安贡献。

【回首2024】

聚焦乡村振兴 交出亮眼答卷

成功创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同安凤梨穗”龙眼入选2024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褒美进士芋”成为近十年来我市首个新增国家级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4年,同安区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重点实事,大力发展城郊型高附加值特色现代农业,积极实践探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坚定走好同安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

把握种子“芯片”,深化种业科技创新。同安区以厦门同安闽台农业融合发展(种子种苗)产业园为基础,以五显镇为核心区,以种子种苗产业为特色,成功创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园区集聚72家台资农业企业,种子种苗年贸易额近2亿元,一座闽南“种业硅谷”正在崛起。

立足本土特色,发展城郊特色农业。去年,汀溪镇路下村(生姜)、莲花镇尾林村(茶啤酒)获评市级“一村一品”专业村,占全市新增总量的50%。截至目前,同安区共有24个“一村一品”专业村,高标准农田3.2万亩,各类设施大棚1.8万亩,同安凤梨穗(龙眼)、同安凤梨穗(干桂圆)、同安红三角梅、褒美进士芋等4个特色产品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同安特色农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金字招牌不断擦亮。此外,同安区积极发挥城郊农业重点片区示范带动作用,高效完成西湖片区、天亿未来生态城土地流转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成功试种450亩水稻、百香果、樱桃等作物。

瞄准产业风口,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同安区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去年全年实现营收450亿元,同比增长12.5%。同时,接连举办“环东风情季”、凤梨穗采摘节等农文旅主题活动,涌现出“南洋竹坝”“乡水隘头”“稻香上陵”等一批具有同安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据统计,2024年,军营、白交祠等市重点发展乡村农文旅村居累计引客下乡51.7万人次,全区乡村旅游接待人数、乡村旅游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0%、12%。

值得一提的是,同安区进一步深化涉农改革,乡村活力持续激发。去年,该区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在全省创新开展“五项”清理新模式,参选全省农业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此外,同安区目前建成农村集体预留发展用地项目19个,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展望2025】

锚定重点任务 绘就发展蓝图

春光作序启新程,城乡融合绘振兴。2025年,同安区将继续坚持“3+6+7”路径,即以莲花镇、汀溪镇、五显镇等北部3镇为重点,以莲埔现代农业示范区、汀溪农文旅融合示范区、四林田园综合体、厦门同安闽台农业融合发展(种子种苗)产业园、东溪万亩蔬菜基地、中洲岛都市现代农业基地等6大片区为示范点,实施“7大工程”,奋力走出一条具有同安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聚焦农业强,大力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同安区将扛牢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扎实推进特色农业发展,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具体而言,将围绕蔬菜、水果、花卉、种苗、茶叶以及水产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做大产业集群。同时,以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为载体,加快导入国内外优质育种育苗资源,推动形成“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产业集群,努力建成两岸农业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和示范窗口。此外,将充分挖掘和整合农村历史文化遗存、自然生态景观、特色果园林地等资源,精心设计旅游动线,持续优化“引客下乡”。

聚焦农村美,高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同安区将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持续抓好抓实乡村治理。一方面,强化房前屋后整治,加强农民建房规划管理;另一方面,完善提升基础设施,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此同时,将持续提升村级党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推动基层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聚焦农民富,持续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同安区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农村改革落地落实。接下来,将用好跨村联建等经验做法,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整合资源打造特色产业项目,形成优势互补的协同发展格局,促进共同富裕。此外,将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规范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