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改工” 杏滨街道让低效用地“再生金”
2025-02-06 10:34:54 来源: 集美报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创新“工改工” 杏滨街道让低效用地“再生金” 位于杏滨街道新源路的联星科技园。(王婷婷 摄) 厂房置换、园区升级改造、全区首个保障性租赁住房建成,2024年以来,杏滨街道巧用“工改工”政策这把神奇钥匙,打开低效用地“再生金”的大门,实现了企业跃迁、产城融合和产业升级三重奏,谱写着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从搬迁到跃迁 厂房置换实现多方共赢 “一楼用来做数控车床加工厂,二楼生产塑料包装盒,在新厂房,我们把两家公司整合在一起,更加便利啦!”厦门永信隆塑胶包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信隆)的总经理周胜利站在即将装修完毕的新厂房前,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年1月份,他的公司将从水大工业园乔迁至伸骏金属工业园,不仅实现自身公司整合扩大,还见证了两个园区在“工改工”政策下的转型与升级。 故事要从2024年4月说起。永信隆所租用的水大工业园,也是厦门水大卫浴洁具有限公司的自用产业园区。随着水大卫浴规模扩大,原有厂房已无法满足生产需求,急需收回出租厂房,并将通过“工改”扩建园区用于自身扩产。而永信隆在水大工业园扎根20年,突然搬离将对公司造成较大影响。正在双方为难之际,杏滨街道及时带来好消息——位于同片区的伸骏金属工业园新建了两栋厂房,即将竣工。经过街道协调,水大园区内的租户得以在同片区内进行厂房置换,永信隆因此成为首个入驻伸骏金属工业园的企业。“新园区离得近,面积大,刚好将我不同位置的两家公司都整合到这边了,管理也更方便了。”周胜利不胜感慨。 值得一提的是,在多部门的联动协作下,伸骏金属工业园的“工改工”项目于日前通过验收,新建二期厂房约2万平方米,出租率达80%,已有七八家企业签约入驻。 “这次搬迁不仅解决了水大卫浴的燃眉之急,也为永信隆提供了更优越的生产环境,同时帮助伸骏金属完成了部分厂房的招商工作,大大提高了两个园区的产出率,实现了三方共赢的局面。”杏滨街道经服办主任卢伟萍介绍道,这次搬迁不仅是一个企业的升级,也是整个街道发展的缩影。街道2024年产值同比增长11%,其增量、增速均为全区六镇街第一。 从荒地到盛景 首个宿舍型保障房助推产城融合 联星科技园位于杏滨街道新源路,曾经是一片闲置的土地。然而,不到一年的时间,5栋崭新的厂房拔地而起,并建成全区首个保障性租赁住房,总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项目于2023年4月开工,仅用了8个月就厂房建成,半年内招商满园。 如今,联星科技园已吸引约30家企业入驻,涵盖机械设备和户外运动等多个领域,其中包括厦门市欣哆宇工贸有限公司等规模以上企业。同时,还与影视基地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园区内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出租率迅速达到了60%,形成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园区还配备了餐饮、娱乐等生活服务设施,已然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综合性小社区。 看到工业园区的需求旺盛,位于联星科技园对面的安隆皮件(厦门)工业有限公司在一期工程尚未完全验收的情况下,便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二期工程的筹备工作。安隆皮件相关负责人充满自信,“我们相信这里的营商环境和发展前景,所以决定加快投资步伐,希望尽快形成规模效应。” “根据各片区的具体情况,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工改工’策略,因地制宜推动低效用地的再开发再利用。”卢伟萍表示,伸骏金属等所在中亚城工业组团,存在较多空闲未建用地,街道推动8宗空闲未建用地的再开发利用,新增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而联星科技园等所在正新工业组团厂房老旧、布局散乱,则推行拆除重建的方式,共盘活约26万平方米的老旧厂房用地,增加了79万平方米的新建面积。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也为企业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提升了园区的整体产出率。 从创新到引领 产业升级激发区域潜能 2024年7月,厦门厦杏摩托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这标志厦杏摩托这家深耕集美32年的企业迈出了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步,也是两岸经贸深化合作与融合的具体体现。项目总投资约12亿元,用地面积约36万平方米,规划总计容建筑面积约44万平方米,建成后的园区不仅将使摩托车的年生产能力跃升至50万台以上,预计年产值超过45亿元,还将成为台湾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布局亚太地区的研发设计中心及营运枢纽,进一步促进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协同创新发展。 “我们加速推进在库19宗‘工改工’项目的落地投产。预计总投资额可达46亿元,建成后将新增约125万平方米的工业空间。”卢伟萍表示,结合杏林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工业用地提升改造试点,街道全力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通过举办政银企见面会、创新推出办理程序一张图等加快“工改工”实践,希望更多的企业和人才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和成长的空间。(记者 林小芬 来源:集美报)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