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街破圈新生 厦门深入推进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
2025-01-22 09:45:20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柳绿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修缮 开展普查调研 串联街巷人文等故事 2020年,厦门中山路步行街成功入选全国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厦门市围绕“传承历史、挖掘内涵、延续肌理、提升品质、改善民生”方针,以“复兴街区、提升业态、活化遗存”为策略,深入推进中山路片区改造提升。 改造提升的前提是扫去蒙尘、摸清家底,了解片区历史和现状,让历史文化遗迹重现时代光辉。中山路片区分指挥部按照“一建筑一档案”方式梳理城市文脉,对中山路片区范围内的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普查,结合片区文旅提升需求,有效串联具有价值代表性的街巷、建筑、非遗文化、人文故事,《厦门中山路片区重要文化遗产资源调查研究报告》《厦门中山路片区历史文化导览纲要》《厦门中山路片区重要历史建筑及道路资料》等一系列成果资料出炉,形成可读性强、适用面广的中山路历史文化谱系。 传统典雅的红砖大厝、精雕细琢的洋房洋楼、中西结合的骑楼……在中山路,转角就能遇见历史,路边的建筑风景令人一眼着迷。厦门市以应保尽保、实事求是为原则,在中山路开展建筑普查调研,按照“先普查、后论证、再施工”的流程,对文物建筑和历史风貌建筑进行保护和修缮,让厦门各界抗敌后援会会址、民主大厦和泰山路7-19号等一批建筑重现光辉、焕发新生。 目前,中山路片区拥有省市文保单位8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点55处,江夏堂、新街礼拜堂、陈化成故居、鹭江宾馆等诸多经过岁月沉淀的建筑皆坐落于此。 活化 焕新老建筑 融入多元业态 矗立在厦门港鹭江道中心点、中山路路头的鹭江宾馆,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是厦门标志性历史风貌建筑和优秀的近现代建筑。去年12月,鹭江宾馆完成新一轮改造提升,重新亮相。与过去不同的是,这次长达一年多的改造提升融入了文保要求,施工团队细心打磨,专门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集美学村校委会工程部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施工指导,对花砖、立柱、横梁、墙壁、天花板、铸铁下水管等构造物和设施都进行了细致的保护,建筑物外观保持原貌。 这座中山路上的地标建筑在改造提升后将呈现出现代与古典相互融合的装修特点,使宾客能够感受和体验到这座建筑物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 中山路在改造提升过程中格外注重传承厦门文脉,在保护和修缮中尊重和延续建筑的“原材料、原布局、原工艺、原形制、原结构”,力求保留骑楼建筑鲜明浓厚的南洋风格,全面展现国内最完整、最大体量南洋风格骑楼建筑风貌。在此基础上,活化利用历史建筑,让老建筑焕新融入多元业态,使社会保障、旅游发展与历史文化传承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写好保护的“后半篇文章”。 位于水仙路12-18号“小洋房”的“城记·中山路”展示厅内,游客穿越时空长廊,行走在鲜活的骑楼场景中,了解并体验中山路的前世今生。“小洋房”变身为承载街区历史文化内涵的公众互动文化空间,正是中山路片区骑楼改造“一楼一策”与思明城区文化更新项目有机融合的一次生动实践。 中山路充分利用物质遗存空间作为历史文化价值的专题展示阐释展馆,发挥历史物质遗存的利用潜力,结合音乐、文化、艺术等主题,打造向公众开放的展示游览场所或社区公共空间。侨批展厅、仧美术馆、兰琴古厝等打卡点不断出圈,成为新的城市文化记忆点,带着历史印记在新时代“破圈”新生。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