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用力更加给力 扎实推动厦门高质量发展
2025-01-21 09:24:08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预算报告解读 持续用力更加给力 扎实推动厦门高质量发展 厦门日报讯(记者 陈泥)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之年。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做好财政工作意义重大。 在昨日召开的厦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市财政局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将《关于厦门市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大会审议。预算报告的数里行间,反映出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方向变化。 财政政策和支出重点是什么?财政改革又聚焦哪些领域?本报为您详细解读。 2024回眸 稳经济 提能级 保民生 促改革 2024年,厦门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较好完成全年预算目标: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584.3亿元,增长0.5%。其中:地方级收入933.2亿元,增长0.1%。财政支出和改革重点如下: 促进经济量稳质升 多措并举扩大内需:加力实施“两新”政策,兑现超16亿元,拉动投资超60亿元、消费超90亿元。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同比增长31.2%,支持项目超120个。 有效支持产业升级:高效落实一揽子存量和增量政策,兑现各类惠企资金近200亿元。落实先进制造业倍增计划,入选全国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 着力稳定外贸外资,投入32亿元:助力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深入开展中央外经贸提质增效示范,获批平板显示进口分期纳税等多项进口环节税收优惠。支持举办第二十四届投洽会等重要活动。 支持提升发展能级 创新发展不断深化,投入97亿元: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16条措施等政策。嘉庚和翔安创新实验室累计开展科技产业化项目近200个、营收近200亿元,获批建设省海洋创新实验室。 服务招商有力有效,投入103亿元:靠前服务产业链招商,支持高能级项目落地。分类打造产业投资平台。构建多层次政府投资基金体系,累计推动近300个项目落地,项目年产值超900亿元。 城市辐射能力增强,投入166亿元:新机场航站楼、厦金大桥(厦门段)等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促进海铁联运、中欧班列等发展。深化对台交流,在厦实施台湾居民个人所得税政策,惠及台胞2372人次,支持举办海峡论坛等活动。 城市发展更加协调,投入176亿元: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支持7.8万户老旧小区改造、71个城中村现代化治理试点。完善粮食生产、农业龙头企业等政策,建成高标准农田7100亩。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投入80亿元: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4.6万个,助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发展。 健康之城加快建设,投入61亿元:深化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建设,加大医疗学科建设和人才投入。联合公立医院、社会资本设立心血管产业基金,探索保障公立医院新模式。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强化资金安排与绩效挂钩。 社会保障更加完善,投入60亿元:通过稳岗补贴等举措,推动城镇新增就业16.8万人。完善“一老一小”服务,出台老年助餐补贴政策,开展中央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新增普惠托位5039个。 惠民实事落细落实,投入64亿元:保障完成65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建成保障性住房1.1万套,向3万名大学生提供“5年5折租房”和求职“免费一张床”政策。支持举办文化惠民演出近500场、群众性赛事活动超1万场。 有效释放财政改革活力 推进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出台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机制方案。完善房票制度。实施新一轮土地出让收支财政管理体制,推进城市综合开发,提升投资效益和招商绩效。 实施“财政政策+金融工具”3.0版:从“投、补、贷、保”四个方面,为企业研发创新、增资扩产、技术改造、开拓市场等环节,提供成长全周期金融支持。已撬动金融资金超千亿元,惠及企业超1.4万家,每年节约企业成本超10亿元。 提升资金资产效益:完善过紧日子的制度措施,大力优化支出结构,推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提升资金使用效益。采用委托运营、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超70亿元。 严格防范化解风险:开展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加强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集中统一履职。健全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跨部门财会监督体系。 2025展望 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安排1631.8亿元,增长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地方级收入961.1亿元,增长3%。财政政策和支出重点是: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强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安排40亿元。争创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推动科学城和省创新实验室等重要载体联动。建立“规、建、投、评”全链条的创新平台管理机制。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安排53亿元。分类设计科创企业培育机制,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完善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机制。重构升级“群鹭兴厦”人才计划,赋予企业更大的人才自主评价权。 支持塑造产业集群优势,安排123亿元。深入开展新型技改、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细化编制产业图谱,强化市级产业投资平台引资、引智、引项目功能。支持打造零碳产业园区,高标准建设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服务畅通国内和国际双循环 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 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安排88亿元。加快推进新机场、翔安港区1号-5号集装箱泊位、城际铁路R1线等项目建设,强化港航贸一体化发展,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促进扩大高水平开放,安排42亿元。加快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推进金砖科创孵化园等建设。继续开展外经贸提质增效示范,支持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和海外仓。加强两岸产业经贸合作。 支持有效扩大内需,安排73亿元。更大力度支持“两重”“两新”。围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文体经济,推动服务消费扩容提质,完善免税店基础设施建设。结合专项债券投向扩围和“自审自发”试点,优化政府投资结构。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纵深推进跨岛发展,安排126亿元。高标准组团式布局建设新城片区,实施凤翔新城、轨道TOD等综合开发项目。谋划推动厦安铁路等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深化新时代山海协作、闽宁协作和援藏援疆工作。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安排68亿元。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加快发展城郊型高附加值特色农业。支持建设12个省级示范镇村、30个市级精品村。 建设宜居智慧城市,安排93亿元。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健全多元化投资体制,支持地下管网、城中村和老城区改造更新。策划落地城市大脑、工业互联网等数字经济项目。推动平安厦门建设。 加力营造高品质生活和人文环境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安排83亿元。有序推进学校建设,新增学位5万个。优化教师成长培训保障体系,实施普通高中扩优拔尖工程,支持在厦高校“双一流”建设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打造高水平健康之城,安排62亿元。用好竞争性分配支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落实基层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财政倾斜保障机制,支持完善公共卫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安排65亿元。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打造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零工驿站,带动城镇新增就业超13万人。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支持新增养老床位1900张,推动普惠托位增至1.7万个。 推动文体旅繁荣发展,安排34亿元。支持实施新时代文艺精品工程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办好苏迪曼杯和金鸡百花电影节等高端文体活动,加快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文体品牌。 链接 2025年深化系统集成式财政管理改革四大主题 以综合改革试点为引领,深化系统集成式财政管理改革,不断提升财政治理的系统性、协同性和有效性。 综合统筹 夯实收支管理,深化零基预算改革,集中财力办大事。升级智慧财政和产业扶持资金系统,强化对管理和决策的支撑。设立盘活存量基金,用好资产证券化、专项债、特许经营等方式盘活资产资源。强化项目策划,加力向上争取。 守正创新 升级“财政政策+金融工具”,强化对扩内需、稳外贸和科技创新的支持。深化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升级优化房票制度,全力实施城市综合开发,加快转变重大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优化民生保障。 绩效导向 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完善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推行预算工作项目法,提高资金效益。将预期管理与财税政策同步谋划落实,把握好“时、度、效”,规范和优化产业扶持政策体系,提升政策效能。建立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转移支付机制,对重特大招商项目实施“飞地”财政体制,增强市区合力。 防控风险 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实施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和投融资方案评审,探索建立偿债备用金制度,完善专项债券全流程管理,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推动财会监督与其他监督贯通协调。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审计等各方监督。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