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城事 > 正文

去年厦门民生保障取得新突破

2025-01-17 09:19:22  作者: 蓝碧霞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书写更多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答卷”

去年厦门民生保障取得新突破

●2024年厦门筹集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3万套

●2024年厦门全市新增普惠托育机构122个、普惠性托位5039个;医疗机构与托育机构签约率超90%

●厦门现有养老机构44家,街(镇)老年人照料中心55家,建成151个农村幸福院、419个社区养老服务站

厦门日报讯(记者 蓝碧霞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一座幸福的城市,必有鲜明的民生底色。

上个月“厦门这一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一组组数据鲜活地映射出厦门人的生活日常:八成学校提供午托,让80所学校3万多名学生可以在校“躺睡”午休;千名医师下基层服务近6万人次,让群众看病更方便;出台18条专门措施,建设26个零工驿站,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更有保障;推进108个城中村实施现代化治理,建设220个乡村振兴示范项目,让城乡生活更有品质……

2024年,厦门市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瞄准百姓身边事、急难愁盼事发力改革,推出一系列有温度、见实效的民生举措,不断将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办成百姓心头的“温暖大事”。

住得下 获得感更加充实

在新年钟声即将敲响之际,湖里区围里公寓广场响起了欢快的旋律,数百名大学生汇聚一堂,共同迎接2025年,点亮对新一年的美好期望。

这一场晚会的背后,是厦门市为大学生推出的独特政策——“一年免费一张床”。根据这一政策,来厦求职、见习、实习的大学生可申请最长12个月的免费住宿,住在围里公寓的大学生们,只需承担少量的水电和物业费。

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研二学生杨书帆说,“一张床”政策,为追寻梦想的年轻人提供了重要支持,他们经济负担减轻,也在这座城市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不管是初入社会还是举家迁徙,要在一座城市生存发展,首先要满足最基本的需求,就是有收入、有地方住。

厦门推出了以“求职免费住1张床、就业5折租一间房、安家4.5折购一套房、双困4档租保障房”为特色的“住厦来”住房保障体系,针对性解决过渡住房、短期租房和落户购房等不同阶段的需求。2024年厦门筹集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3万套。

“住厦来”“留下来”,劳动者权益也更有保障。外卖配送员丁宁一走进思明区蓝骑士工会爱心驿站就觉得很温馨,在跑腿之后,有这么一个歇脚的地方,让他的疲累得到缓解,心情更加放松。为精准服务网约配送员等不断涌现的新就业形态群体,总工会、邮管局、市政园林等部门在厦门搭建了1000余处“爱心驿站”,这些驿站,就像一个个临时的家,为他们提供劳动之余的庇护。厦门还专门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量身定做职业伤害保险,为劳动者提供技能培训、畅通求职渠道、开办职工夜校。

托得起 幸福感更有成色

在城市安居,“带娃难”也是家长要解决的后顾之忧。

在湖里区金尚小区的天地金尚托育中心,园长林亚艺和老师们比一般上班族更早上班,她们每天都要迎接30个在园里托育的小宝宝。这些托育的孩子大多两三岁,父母是双职工,他们享受到了既好又实惠的普惠托育。

2024年,厦门全市新增普惠托育机构122个、普惠性托位5039个;医疗机构与托育机构签约率超90%;普惠托育机构获得政府奖补和租金优惠,全市普惠托育机构平均收费降低30%,低龄托班降费超50%。

幼有所托、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现实向往,更是一座城市的温度。

厦门持续深化医养结合。在弘爱养护院,来自弘爱医院的全科医生会定期查房,指导护理人员识别处理老人突发状况。医院搭建24小时“绿色通道”,推进医养“无缝衔接”,让养护院里的长者看病就医更加便利。依托全市优质医疗资源,厦门持续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一对一”对接机制,基本实现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全覆盖。

大力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厦门将医养结合延伸至“最后一公里”。2024年,厦门深入打造“近邻+养老”服务模式,搭建“邻安康”长者守护平台,托起老人安稳的晚年。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白锦焜说,在厦门,“一刻钟养老服务生活圈”格局形成。厦门全市现有养老机构44家,街(镇)老年人照料中心55家,建成151个农村幸福院、419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利用线上线下服务,做到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相结合。

1  2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