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气:寒极阳生 温情满溢
2025-01-10 10:24:07 来源: 集美报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每年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冬至这个古老而神秘的节气便如期而至。它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测定的节气,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冬至之名,听起来就带着一股浓浓的诗意与哲意。南北朝诗人鲍照在《冬至》中言:“景移风度改,日至晷回换”,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从这天开始,阳气回升,白昼逐渐变长,夜晚慢慢缩短,仿佛是大自然在告诉我们:无论多么寒冷的冬天,总会有温暖和光明等待着我们。记得小时候,我总是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冬至这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呢?”妈妈总是笑着告诉我:“那是因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北半球的白昼才会变得最短。”那时的我,虽然听不懂这些深奥的天文知识,但那份对冬至的好奇与敬畏却深深印在了我的心里。 小时候,常听长辈说“冬至大过年”,那时懵懂,只盼着冬至的美食。潮汕地区的传统习俗中,冬至这一天要上坟扫墓,称之为“过冬纸”。祭品通常是五牲或三牲,再加上鲜蚶、柑橘等,以及粿品。鲜蚶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寓意着吉祥。祭拜仪式结束后,便是家族的聚餐,那盘鲜蚶一定要吃完,并将蚶壳撒在坟头上,称之为“蚶壳钱”。 而我最期待的,还是那一碗甜丸。冬至前一天晚上,全家人都会围在一起“挲丸”,这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技巧的过程。我们会用两个手掌搓糯米粉做成一个个圆滚滚的红白两色的小丸子。丸子要搓得大大小小参差不齐为好,叫“父子公孙丸”。冬至当天清晨佐以黑糖水煮熟,家人起床后都会吃上一碗。孩子们早几天就盼着这碗甜丸了,那急切的心情在“冬节夜,啰啰长,甜丸未煮天唔光”的童谣中展露无遗。长辈们常说:“吃丸大一岁”“食丸阖家团圆”。声声祝福中,满是对家庭和睦、幸福安康的期盼。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对冬至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历史书告诉我们,自汉代起,冬至成为重要节日,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后汉书》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宋时,冬至备受重视,“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朴,庆贺往来,一如年节”。其中,关朴是一种以商品为诱饵赌掷钱财的赌博游戏,平日政府设禁,遇节开放,给百姓节日添一份乐趣。想象着古人在这一天阖家团聚,新衣在身,美食在桌,祭祀祖先,互赠祝福,那温馨的画面让人陶醉。冬至在古人心中所占的分量,体现了他们的对生活的热爱,对家庭的眷恋。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眼中的冬至不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是亲情与传统文化交织的纽带。每当冬至来临,我都会想起那些关于冬至的谚语:“冬至无雨一冬晴”“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这些谚语不仅仅是天气预测的智慧结晶,它们更蕴含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冬至,它是温暖与寒冷的交汇,是过去与未来的衔接。在这个节气里,我感受到自然的轮回、岁月的更迭,更体会到亲情的珍贵、团圆的幸福。愿我们都能在冬至的暖阳中,珍藏温暖,心怀希望,期待下一个春天的到来。 (来源:集美报)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