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同安祥和街道:新老厦门人找到归属感安全感
2025-01-10 17:28:58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刘学佳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东南网1月10日讯(本网记者 文洁 邹玒)走进厦门市同安区祥和街道西湖社区,目光所及,路面平坦干净;山坪里夜市的商铺鳞次栉比;新建设的口袋公园文化氛围浓厚……曾经环境脏乱差的城中村,摇身一变成为更多“新厦门人”在厦拼搏、追求美好生活的家园和港湾。大家共同见证了西湖社区治安形势进一步好转、文明创建进一步提质、安全隐患进一步减少的变化。 西湖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随着新老城区融合发展的加速,本地居民大面积转产转业。近几年来,祥平地铁社区、西湖学校、地铁枢纽站等重大民生项目纷纷落地于此,西湖也凭借着邻近同安工业集中区的区位优势,租房行业成为居民主要收入之一。 据了解,辖区居民住宅楼1000余幢,其中出租房就达到529栋,外来人口数量达到户籍人口数量的6倍,越来越多的新厦门人入住西湖。外来人口基数大、人员结构复杂考验着当地的市容环境和社会治安环境。 西湖社区党委副书记王建量表示,之前按照统一要求,西湖建设群防群治巡逻队,负责承担社区的治安巡逻,但是队伍从人员配备到专业素质上都与实际治安需求有一定差距。 治安和市容环境真正发生质变是在全民参与群防群治之后。2022年作为同安区首批城中村试点社区,西湖社区积极发挥“五长工作带领制”(先锋邻长、先锋店长、先锋组长、先锋屋长、先锋防长),构建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增强平安建设的凝聚力。 据西湖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仲盛介绍:三支队伍融合辖区老、中、青和“她”力量,包括党员先锋队、巾帼服务队、青年突击队三支志愿者队伍;在商户管理方面,则以先锋店长、先锋屋长为抓手,发动辖区出租房负责人、商户的力量,共同参与到社区的治安秩序联防中。 西湖本地居民张莽池作为巾帼服务队志愿者,西湖社区开展城中村改造以来,她便积极参与到其中,持续发挥自己“人熟、地熟”的优势,引导周边商户和居民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并配合社区做好群防群治、门前三包等方面的宣传工作,“现在社区的治安环境越来越让人安心了,我在门口停车都不用拔钥匙。”张莽池乐呵呵地说。 在社会治理中,“三支队伍”在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中发挥着重要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亮两带创一流”工作法,引领带动越来越多的居民不做“旁观者”,争当“参与者”。居民也逐渐在公共秩序、社会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形成共识、形成自觉,“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蔚然成风。 基本上整个西湖的常驻居民都参与到社会治理工作中,更让人称道的是,在这些志愿者中看到更多“新厦门人”的身影,他们居住在西湖、乐业在西湖,共同为文明、安全的西湖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来自安溪的“新厦门人”王爱珍在西湖商业街经营店铺已有5年时间,她见证着城中村现代化建设以来,店铺前的这条商业街从一条狭窄杂乱的小村道到如今道路宽、人气旺、管理好的变化过程,她表示,很高兴能成为先锋店长为西湖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并期待着社区继续向好向美发展。 不仅仅有志愿者、群众的自觉参与,社区还配备了专职综合巡防队。这支专职综合巡防队由社区原有的群防群治巡逻队等队伍整合而成,通过到巡特警培训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进一步规范了行为举止和查询语言,有效提高巡防队员综合素质。队伍也进行了规范化管理,每天分三班进行巡查,通过分区联防、定点盘查、流动巡逻等方式,紧密提高警网融合度和路面见警率,持续在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提升百姓安全感、排查安全隐患等方面发力。 专职综合巡防队还与社区微消站进行融合,发挥了重要的“平安前哨”的作用。2024年10月21日,西湖新村一家小工厂设备电源老化突发火灾,专职综合巡防队成员及时赶到现场,对火源进行扑灭,避免了人员和财产的损失扩大。 实际上,在西湖社区,像这样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的事情不胜枚举,小到邻里纠纷、房前屋后整治,大到社会治安、消防安全、财产安全保护,社区的志愿者、专职综合巡防队与辖区派出所、执法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了“风险隐患排查、矛盾纠纷调处、治安防治联巡、平安社区齐创”的群防群治力量。 同时,西湖社区通过技防物防的不断完善,消除“三合一”场所隐患,自2023年开始创新采用智慧烟感联动防火门的方式进行整改,针对“下店上宅”运用声光报警、智慧烟感联动防火门进行整改,增火情探测能力;深入居民自建房开展“破窗行动”,及时拆除、整改全封闭防盗窗(网)400多个,打通消防安全“生命通道”,为楼上的居民逃生和消防救援赢得时间。 王仲盛表示,城中村治理也是一个契机,现在新老厦门人的幸福感、安全感都上了一个台阶。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