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集美区侨英街道叶厝社区:汇聚民智 打造宜居宜业社区
2024-12-20 08:34:28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汇聚民智 打造宜居宜业社区 集美区侨英街道叶厝社区持续改善环境、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城中村治理提档升级 从无序管理到有序经营,从散乱摆摊到规模成形,霞梧步行街的“华丽蜕变”为整个商圈注入新活力。(记者 许秋珩 摄) 叶厝社区打造“15分钟便利生活圈”。(记者 林桂桢 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 林桂桢)“天上的‘蜘蛛网’不见了,道路两侧的废品站、垃圾场也没了,家门口的环境焕然一新。”说起家乡的变化,侨英街道叶厝社区田墘社居民张加立充满自豪感,“村里还规划了集体项目,部分居民成了股东,以后将有真金白银的分红收入。” 去年,叶厝社区启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工作。该社区紧盯群众需求,坚持问题导向,瞄准民生短板,引导居民共建共治共享,持续改善社区环境、优化产业布局、传承两岸宗亲文化。一年时间里,这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田墘社的侨英路从“废品一条街”变成了繁华商业带,霞梧步行街从“脏乱差”的小商品街变成干净整洁的“网红一条街”。环境更宜居、社区更宜业,给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构建共创共享圈 产业布局更优化 走在叶厝社区田墘社侨英路,一栋栋砖红色的钢构建筑让人眼前一亮。这是新建成的板桥文化街的一部分,共有18栋店面,目前已基本完成招商,各式民生商超餐饮、二手车交易等商铺相继开张。 而在一年前,这里还遍布着铁皮大排档、废品回收点等违章搭盖建筑,业态交杂,环境凌乱。随着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号角吹响,叶厝社区对该地块进行集中规划管理,拆除临时建筑、违章搭建约1.6万平方米,清理土地约3.36万平方米,清理小产业25家、废品回收点22家、“散乱污”企业43家,实现强弱电缆线全面落地,改造完成强电线路缆化0.45公里,新建电缆约10公里,彻底改变原有脏乱差面貌。 同时,侨英路两侧规划建设起18栋钢构店面,设置网格服务点、社区综治中心、大物业中心等服务点,并规划布设生鲜超市、临时停车场等,打造成板桥文化街区,为社区居民及周边务工人员营造“15分钟便利生活圈”。 叶厝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张礼妍介绍,在规划提升改造项目过程中,叶厝社区召开居民代表会议,落实社区两委带队入户走访机制和网格集中入户机制,开展集中入户走访,收集热点、难点问题,结合网格联络点落实“一网格一实事”,同时设立网格联络“茶话点”倾听民意,帮助解决居民邻里纠纷、管道改造、增设停车场等问题。 “板桥文化街采取居民共建共享共创收模式,由居民集体出地出资。”侨英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贡春光说,未来还将引进大物业管理,运营管理所产生的收益将由居民共享。 叶厝社区还发挥紧邻集美东部新城、北部工业区和高校的区位优势,针对大学毕业生、年轻科技工作者等科技型年轻人的需求,引导居民自筹资金建设了霞梧大厦,腾笼换凤引进优质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其中,霞梧大厦项目为厦门第一个村民小组层级的集体发展项目,其与板桥文化商业街项目可提供价格可控的房屋租赁、更有温度的特色餐饮、更加便捷的生活配套等,预计每年可为社区村集体增加650余万元收入。 改善夜市经济圈 升腾人间烟火气 夜幕降临,闪烁的霓虹灯下,霞梧步行街越来越热闹。500多米长的道路干净整洁,一排固定摊车井然有序地摆放在中央,衣服饰品、宠物、手机贴膜等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来大量顾客。昔日“脏乱差”的小商品街,已摇身一变成为人流如织的“网红一条街”。 据了解,霞梧自然村地处集美北部工业区,是周边最早进行开发建设的城中村,仅外来人口就有1万多人,消费需求旺盛造就了可观的商业价值。霞梧步行街云集了满足居民吃穿住行的各类商店,弥补了周边无小商品市场的不足,带动城中村各行各业的发展。但以前,这里存在摊车排列过于密集、地摊占道经营、消防通道拥挤等问题。 转变发生在去年。叶厝社区作为2023年第一批城中村现代化治理试点改造示范社区,再次启动对霞梧步行街的提升改造。 “改造后,我们按商业形态对步行街进行分段管理,规范了摊车及遮阳伞的摆放,取消原先所有老式笨重的摊车,重新采购一批符合当下审美又具备多功能的摊车。”侨英街道三级调研员史桂治介绍,经过优化调整后,步行街摊位数由79摊减少至34摊,摊车间距、车与两侧店面间距都拉大了,给行人留出更宽敞的通行空间。 从无序管理到有序经营,从散乱摆摊到规模成形,霞梧步行街的“华丽蜕变”为整个商圈注入新活力,也带动周边商铺的发展及自然村出租房的收益。 土生土长的霞梧人张缘福,这些年在外打拼,自创了餐饮品牌“元气满满”,门店位于湖里区、海沧区 。去年,叶厝社区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启动,看着家乡越变越好,嗅到商机的张缘福回到霞梧开了一家分店,“生意不错,霞梧的未来会越来越好。”张缘福对家乡充满了信心。 打造宗亲文化圈 两岸交往更密切 近日,作为叶厝社区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的重点项目之一,“板桥两岸同名村交流中心”主体封顶,进入外墙装修阶段,预计明年春节前建设完成。 两岸板桥同名村的故事,还要从清朝说起。康熙年间,集美板桥张氏族人大量移居台湾和海外。如今,台湾的板桥已从当年的一个小聚落,发展成今天拥有 50 多万人口的都市——新北市板桥区。而在厦门集美,“板桥村”在厦门版图上难觅其踪,所属24个村分作浒井、东安和叶厝三个社区。 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号角吹响后,叶厝社区依托两岸板桥村同名同根的血脉渊源,发动两岸张氏宗亲和叶厝、东安、浒井等3个社区160余户居民捐资建设“板桥两岸同名村交流中心”,进一步促进深化两岸板桥人交流交往。 “板桥两岸同名村文化交流中心”项目位于集美板桥张氏宗祠旁,建成后将为两岸板桥及东南亚板桥宗亲提供更充足的交流活动空间,还将开展两岸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交流、两岸青少年研学等活动。 叶厝社区全力抓好两岸板桥文化保护传承,目前正在策划如何布展板桥两岸文化交流中心,包括族谱、史料记载、实物文物等展览,进一步恢复板桥记忆,巩固板桥两岸交流前沿阵地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板桥宗亲也参与城中村基层治理工作。来自台湾新北市板桥区的刘柏萱和太太左星星一起带着台湾青年与叶厝网格员深入社区,定期慰问老人、残障人士等。社区主动向台湾基层治理人才“取经”,引入先进社区营造模式,与集美区台胞社工服务中心共同举办“融合与创新”社区治理交流论坛,积极嫁接台湾生态环保、物业管理等理念和经验,打造两岸融合的社区治理品牌。 名片 叶厝社区 集美区侨英街道下辖社区,位于集美北部工业区。现有户籍人口3211人、流动人口40436人。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