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 是冬天的名片
2024-12-13 10:57:05 来源: 集美报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下了雪,冬天才有了韵味。 在南方,冬天下雪的日子并不多。即便是雪天,雪花也是稀碎而稀疏的,松松散散,往往还没有在地面站稳脚跟,就化作了一摊水。南国故里是和水有缘的,一年四季,和雨天打交道的日子颇多,整个冬天也是阴沉沉的,空气里泛着潮润、冰冷的气息。对于没有暖气的南方人来说,这种冷,只能用身体苦熬。城里通常看不到雪,只有在一些高海拔的村落,才会看到一两场像模像样的雪花。我们对冬天的理解,也只有那呼呼而来的西北风,以及它在我们脸上、手上留下的那些深浅不一的小口子,在脚边儿留下的冻疮。 不过,对于生活在北方的人们来说,冬日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并不只是一种浪漫的想象。那年,我乘坐着绿皮火车前往北方念书,学校在新校区,条件稍好,教室里安装了暖气管道。北方的冬天来得早,十月中下旬,就能够看到雪花落下,于是我们的教室也早早供暖。天一冷,我们纷纷裹得像一个个大粽子似的,慢慢地在风雪里挪去教室。北方的雪,是豪放洒脱的,犹如一位粗犷的壮汉,毫无保留地倾泻而下。尤其是下雪时,纷纷扬扬,铺天盖地而来,漫天飞舞,瞬间便能将大地染成一片洁白,堆积成厚厚的雪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同样是雪天,可还是有所差别。记得小时候住在乡村,学校在另外一个村子。冬天山里下了雪,我们每天就得早早起来做一番准备,身上裹着棉衣,长辈们担心我在村校冷,就做了一个简要的火盆。早上父母送我去上学,拎着装着一块用灰覆盖着的炭火的火盆,又用塑料口袋装了一包木炭。把我们安全送到学校,他们又熟练地用竹钳一点点地将覆盖在火盆的草木灰推开,再倒入木炭,直到火盆里的木炭燃起来,他们才走出教室准备回家。教室外大雪覆盖,教室内却十分暖和。课堂上,我们专心致志地听着村校老师的讲解。课间,便迫不及待地冲出门去,在雪地里打雪仗,无忧无虑的笑声在教室外边萦绕。而成年后,每到冬天也期待一两场雪花落下。想象着站在窗边,窗外白雪飘飘,屋子里边炉火相伴,多么惬意。 在多数人的眼中,冬天似乎是一个不受青睐的季节,因为它寒冷、萧瑟,令人望而却步。人们抱怨着寒风的刺骨,出行时也不轻便。然而,我却对冬天情有独钟,就像有的人喜欢夏天的荷。一下雪,日子就静了,听见自己的心声,怦怦心跳。记得多年前的一个冬天,那时我念中学,早自习下课,外头正下着小雪,细碎的一髻儿。我那时光顾着看雪,脚下踩空,崴了脚,同桌见此,忙着搀扶我去医务室,然后她又匆匆忙忙地去食堂给我打饭。那段日子,尽管身体受着苦,心里却带着甜。 说起雪天的趣事,历史上也不乏名人佳话。谢道韫以“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妙句,展现了她对雪的独特感悟;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则描绘出了一幅孤寂而绝美的雪景图;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其求学的艰辛令人动容。他们以各自的方式,赋予了雪深厚的文化内涵。 曾经,冬天时看雪,只是单纯地欣赏;而今,在雪的纷飞中,更多了几分对人生的感触。其实,雪依然洁白无瑕,只是我们在岁月的流转中,慢慢成长,心境不同了。 雪夜,当然也是读书的好时光。窗外,雪花纷纷扬扬,无声地飘落,世界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只剩下雪落下的声音。屋内,温暖而静谧,橘黄色的灯光洒在书页上,文字仿佛都被赋予了生命。捧着一本散发着墨香的书籍,沉浸其中,思绪随着文字飞翔。每一个字符都像是跳动的音符,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奏响美妙的乐章。读到共鸣之处,不禁会心一笑;读到感人之境,眼眶微微湿润。雪夜的静谧,让心灵更加专注,能更深刻地领悟书中的智慧和情感。 而在雪夜喝茶,又是另一番深邃的感受。捧起一杯热气腾腾的香茗,茶的温暖透过指尖传遍全身。凑近杯口,轻轻嗅着那袅袅升起的茶香,清新而醇厚。抿上一口,茶汤在舌尖打转,滋味甘醇,滋润着每一个味蕾。那茶香与雪的清冷相互交织,让人的身心都得到了极大的放松。茶香、书香与这冬天的雪花都是赏心雅事。 人生当中的一些有分量的情感,也需要时间的打磨与沉淀,像冬天的雪,一点点地积淀起一望无际的纯白。记得大学毕业的一个冬天,等候一位故友,我等到深夜。就在我以为她不会来的时候,雪花开始飘落。不久,她匆匆赶来,我们相视一笑,走进了一家火锅店。热气腾腾的火锅,窗外的雪花纷飞,温暖与寒冷交织,那夜的情景至今仍刻在我的心间。而那位朋友,正是当年照顾我的同桌。 雪一落,冬天就深了。有雪的冬天,才是真正的冬天。 (来源:集美报)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