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数智”赋能 让城市更美更有温度
2024-11-28 09:28:13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亮点 推动城市管理工作提档升级 昨日,参会人员来到市执法局,考察厦门市智慧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建设情况与成果。座谈会上,厦门、青岛、蚌埠、宿迁、衢州5个城市分别介绍了经验做法,共同交流学习,推动城市管理工作提档升级。 加强城市运行风险监测 筑牢城市安全保障基础 走在厦门的繁华街区,抬头仰望,建筑外立面悬挂的大型户外广告设施如今变得更稳固安全。这得益于市执法局推行的“一证一码一传感”制度。在地方性法规的要求下,全市100余个大型户外广告设施上安装了平衡传感设备,实时守护着市民“头顶上的安全”。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运行,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已建成业务指导、指挥协调、决策建议等10大模块,整合了市政园林、市容环卫、城管执法等18个专项行业应用系统,具备数据汇聚、物联感知、运行监测、智慧执法等11种能力,基本实现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 “头顶安全”有科技力量守护,而在地下,管网设施也经历着智慧化变革——4589公里的供水管网和214台监测设备纳入智慧供水管网管理系统,实时监测、仿真模拟、实时告警,管网状态和供水状况实现动态感知;在全市112处燃气管线重点监测点,管网哨兵、市政府雪亮工程和无人机相结合,随时监测着运行数据,确保燃气安全无虞…… 整合2.5万个电子围栏信息,对全市10万余辆共享单车进行实时监管;建筑废土运输车辆、环卫车辆路面运行信息可在线分析、远程预警……依托专项监管应用系统,平台汇聚了全要素数据,实现行业全链条管理,对乱扔大件垃圾、占道经营、非机动车违停等14种违法行为进行远程监测、实时派发处置,年均处置相关视频件4.7万件,办结率99.93%。 打造“三大支撑”机制 强化组织领导更科学高效 如何更科学智慧地为民管好城?市执法局重点打造“三大支撑”机制,强化组织领导。 首先是构建“一委一办一平台两中心”的工作体系。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定期召开会议,总结部署工作,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此外,建立城市运管服平台,并依托市智慧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和市城市管理综合事务中心,分别负责平台的运行管理维护和考核评价等工作。 经过多年实践,厦门已形成高效权威的“大城管”机制。而在工作机制方面,市执法局建立“1+2+5”的标准体系,包括一部法规、两份政府文件和五项配套制度,为城市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提供了有力支撑。 强化综合评价机制,也是一项亮点工作。市委市政府将城市综合管理考评纳入年度督查考核计划,由市城管办对各区和各部门进行综合考评。市执法局也依托城市运管服平台,建设了综合评价系统,实现全流程管理。同时,构建“市城管办+市创建办”考核评价体系,将城市精细化管理与文明城市创建测评相结合,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力推动厦门城市管理工作,为厦门创建文明城市提供有力支持。 聚焦为民服务便捷高效 优化拓展系统场景应用 夜晚的街边,“摊规点”上的小吃摊、手工艺品摊等经营得井然有序,这些便民摊位,折射着智慧管理以民为本的创新实践。 目前,厦门共设置各类“摊规点”137处、摊位2600多个,“爱心公益摊位”160个,提供就业岗位近5000个,允许2.6万余家店面适当跨店经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管理效益。如何实施更高效便民的管理和服务?市执法局依托城市运管服平台,推出了“摊规点”管理系统。 打开系统页面,“摊规点”、允许跨店经营街区、临时用餐摊点等要素信息一目了然,综合信息可视化“一图通览”,申请、审批、监管、退出等全程均可线上办理。与以往的多地奔波和流程繁琐不同,如今摊主只需轻点手机屏幕,就能轻松完成全流程办理。 建设工地噪声扰民问题,依托平台也有了“更优解”——在全市的900多家工地,噪声监测系统默默守护着城区的宁静。一旦噪声超标,系统便会自动短信通报施工单位,促使责任方及时整改。这种预先告警、自行整改、执法跟进的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噪声问题,也避免了群众投诉的发生。“厦门市多措并举综合整治建筑施工噪声”案例也因此入选《中国噪声污染防治报告 (2024)》全国优秀案例。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