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老字号“吴再添”续写新故事
2024-11-09 09:34:30 来源: 厦门晚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三代传承名小吃 暖胃又暖心 厦门老字号“吴再添”续写新故事,期待获评省级老字号 吴民祝和儿子吴思航在店里忙碌。 吴民祝对食材品质把控十分严格。 吴民祝(右)和儿子吴思航。 厦门晚报讯(文/记者 彭菲 图/记者 刘东华)昨日一早,位于思明区美湖路的吴再添小吃店完成了厨房的升级改造,再度迎来客人。时间回溯至1947年,吴民祝的父亲吴再添创办了“吴再添小吃店”。2005年,经营的接力棒正式交到了吴民祝的手中。2013年,吴民祝的儿子吴思航留学归来,也挽起袖子一起干。七十七个春秋过去,吴民祝说,他们一家三代人一直把十六个字挂在心上——诚信为本、货真价实、薄利多销、服务大众。 优化升级 耗时半年成功研制碱水 提升油葱粿品质和口感 严守传统味道的同时,工艺也要与时俱进。吴民祝说:“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更加健全了,我们作为经营者也需要相应地改进工艺。” 父子俩回忆,当初为了研发制作油葱粿用的碱水,他们请教了多所高校化学专业的老师,还到其他城市的烹饪协会交流,寻找合规的原材料。耗时半年、反复实验,最终他们利用植物碱研制出碱水。吴民祝说:“既要符合规范又要保证口感,我们用掉了50公斤大米,一次次做油葱粿自己品尝,最后成功了!”吴思航告诉记者,现在每隔一段时间,他们都会主动把制作的油葱粿送检,送检的范围扩大到外卖盒等包装,“希望大家吃得放心”。 吴民祝还参与了《供厦食品 厦门碱面》《供厦食品 沙茶面》团体标准的起草,作为实践专家代表,提供了厦门碱面和沙茶面的相关制作信息、操作过程、定料标准等。当记者问吴民祝是否想过退休?他说出了自己的愿望:“吴再添小吃店现在是厦门老字号,我还盼望着能评选上福建省老字号呢,所以我想再努努力。如果能够成为福建省老字号,我就心满意足地退休,放心交给儿子来打理。” 严格把控 一一检查确保食材新鲜 精打细算成就物美价廉 每天早上5点半出门,6点到达小吃店,这是吴民祝多年来不变的习惯。前几天,即使是在厨房改造期间,他也一样早早到店,在现场监工。吴思航则抽空前往惠州、汕头等地考察当地小吃的经营情况。 目前,吴再添小吃店售卖的小吃有20多种,吴民祝对食材、菜品的把控非常严格。到店后,送达的食材他要一一检查、过秤,确保新鲜度;晚上营业时间到9点半,闭店前他还要盯着剩余食材的处理。“汤底该倒就要倒,不能一直煮。”他说。 店里每天销售的芋包大约800个,折算起来要蒸25-26笼。吴民祝精准地把握着上蒸笼的时间,“不能提早太久一下子全部蒸好,放置的时间长了,芋包的外皮容易改变颜色,卖相不好也影响口感。”他说,包肉粽的粽叶也有讲究,“肉粽要好吃,要靠猪肉释放出来的油把米浸润。粽子卖给客人,剥下来的粽叶清洗后可以再用一次,裹在内层。因为旧粽叶可以减少吸走的油分,下一次拆粽子也不容易粘住米粒。” 吴民祝说:“我一直相信老一辈人留下来的手艺、做法,有很多可取之处,值得好好学习和传承。”吴再添小吃的物美价廉,离不开吴民祝的精打细算。他说:“包粽子用的虾干、香菇,泡发的水可以当面汤底的原材料,让客人少花钱也能吃到好味道,而不一定追求高档昂贵的食材。” 入口安心 实地查访供应商生产地 不合格酱包要重新制作 小吃店的二楼是吴民祝的办公室,略显拥挤。桌上摆着一个不锈钢的小茶盘,墙边靠着一张窄窄的沙发,上面放着一条毯子。吴民祝说:“现在年纪大了,站的时间长了就得休息休息再继续。” 对于父亲的勤奋与辛苦,吴思航从小就看在眼里。2013年,吴思航从新加坡学习工商管理后归国,吴民祝说服他加入经营小吃店:“我觉得这个品牌必须在我们家传承下去,而且你学习的专业比较对口。”吴思航欣然答应了父亲的提议。 2018年,吴再添与世长辞,很多吴思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自发地来送老人最后一程,当时的场景令吴思航记忆犹新:“他们说是我们店里的老顾客,很怀念我的爷爷。”在接手越来越多的事务后,他更能理解爷爷和父亲的坚守。 吴思航的手机里保存着许多检测报告的照片,他说:“我们首先要求供应商一定要有资质、有检测报告,我还会私下去他们的生产地址看看。”对于合作方提供的服务,他也毫不含糊。随着外卖行业的兴起,吴再添小吃店也入驻外卖平台,他们发现配送过程中酱料漏洒的情况时有发生,于是寻找合作方,把酱料做成密封包装的形式,提升顾客用餐的体验感。合作之初,有的酱包出现了鼓包的情况,吴思航立刻向合作方反馈,要求排查原因、重新制作。 出镜家庭 ●吴民祝,厦门市吴再添小吃传承人,曾荣获2022年第九届厦门市道德模范。 ●儿子吴思航,厦门市吴再添小吃传承人。 人物感言 “做小吃,做的是良心。我想守好父亲的金字招牌,守住老厦门的味道。” ——吴民祝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