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厦门城市设计周破圈生长
2024-11-08 09:13:14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从“学术盛宴”到“公众飨宴” 第二届厦门城市设计周破圈生长 厦门日报讯(记者 袁舒琪)为期7天的2024厦门城市设计周,昨日落下帷幕。 这是厦门举办的第二届城市设计周。在过去一周中,这场主打“从会场走向现场”理念的城市空间设计交流活动,将厦门的城市更新前沿变为展场,把“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城市设计”这一话题置于聚光灯下,以各大平行会场间联动举办的30多场活动及全程性展览为撬点,引发了一场从专家学者间延伸至城市居民间的公共讨论。 作为全国首个以城市设计周来命名的规划设计盛会,如果说去年举办的第一届城市设计周是开创先河,那么今年的城市设计周则是以崭新办会方式破圈生长,创造性地交出了一份全新答卷。 高规格办会 被誉为规划设计学界业界的“追星现场” 建设更加“高颜值”“高素质”的厦门,城市设计无疑是重要抓手之一。随着城市建设发展的日益提速,如何协调统筹城市空间的各项要素,并精细化地设计城市生活场景,向城市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厦门城市设计周,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主办方希望将其打造为城市发展与治理的学术交流平台、城市设计领域的人才招引平台,吸引更多专业目光,汇聚起学界、业界力量,共同促进城市设计水平的提升。 为此,城市设计周从创立伊始,便锚定高规格。分享嘉宾规格之高,出席活动的专业嘉宾之众,在东南沿海地区屈指可数。 细看今年出席并作深度交流对话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建国、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硕贤、第十一届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胡越、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李霆、日本著名建筑师原田真宏、西班牙著名建筑师文森特·瓜里亚尔特…… 单独让其中一位专家做一场学术分享,在业界都已足够重量级,而城市设计周能让这些“大咖”会聚一堂。因此,不少业内人士称厦门城市设计周为规划设计学界业界的“追星现场”,多场学术论坛活动人气爆棚,一票难求。 注重在地性 城市更新现场变展场,让市民近距离感知城市设计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曾指出:“厦门城市设计周为城市规划设计领域提供了一个面向公众的舞台,希望未来能将其变成全市乃至全国的重要文化事件。”想要达到这样的期待,提高全民参与性应是题中之义。 如何将一场专业规划设计活动,由学界业界内的“群体盛宴”,变为面向城市居民的“公众飨宴”?想要实现这一破圈转变,考验着办会者的创新思维。 今年的城市设计周无疑做出了突破性尝试。聚焦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厦门实践,办会者注重在地性,将城市更新现场变成展场,选择黄厝塔头、湖里塘边、鼓浪屿美院、湖里文创园为四大城市现场,平行举办各项学术交流及展览活动。四个现场的选择大有讲究,它们分别在传统特色聚落的风貌改造提升、城市高密度城区的村庄治理、世界遗产地历史文化建筑的活化利用、老工业区文创空间改造方面具有一定代表性。 根据各现场改造特点,本届城市设计周衍生出众多分会场系列活动,不仅记录厦门城村融合、城市更新的“进行时”,还引导公众“细读”城市更新地带——在鼓浪屿美院,“遗存改造与城市复兴”大师班上,分享者围绕如何让鼓浪屿重回核心价值、重新建构长期而有生命力的社群文化展开讨论;“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的厦门实践”专题研讨会上,结合改造实例,嘉宾们共同探讨厦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的新路径;在塔头、塘边举办的“CUNWALK”“CUNTALK”活动中,经历和参与过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的建筑师、居民、历史学家等代表当起向导,带领与会人员从不同视角感受改造提升带来的新变化。 以城市空间为对象,持续呈现城市空间品质的提升对市民生活满意度、城市治理满意度的正向效果,从而让市民近距离感知城市设计,打破学界与公众之间的学术壁垒,第二届厦门城市设计周无疑将成为一个积极范例。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