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区 > 嘉庚故里人文集美 > 聚焦集美 > 本地资讯 > 正文

创新城中村治理的“集美模式”

2024-11-07 08:02:20  作者: 林桂桢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创新城中村治理的“集美模式”

集美区“三位一体”推进城中村现代化治理,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厦门日报讯(记者 林桂桢随着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的不断推进,社会治理的方式方法也日益精细化、智能化。集美区坚持“智慧赋能、文化定桩、产业兴村”,深挖本地人文历史,持续推进产业发展,探索智慧治理路径,“三位一体”推进城中村现代化治理,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同时,集美强化改革创新,运用改革的思维、创新的办法破解管理服务、产业升级等问题,着力突破制约城中村发展的瓶颈,努力将城中村打造成为宜居、宜业、智慧、和谐的现代化社区,探索出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的“集美模式”。

智慧赋能

依靠科技力量 提高村庄“智”理水平

近日,侨英社区叶厝里一家餐饮店里烟感器发出警报,信息立即上传到“智慧集美”平台,系统自动将任务转到叶厝里第二十六网格。经网格员现场核实反馈,是店内烟雾太大引发烟感器误报,并没有发生火情。

虽然是虚惊一场,但反映了“智慧集美”平台在城中村治理中的智能化和精细化。长期以来,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人口密集、外来人员多、流动性大,城中村成为矛盾纠纷和事故案件多发区域。如何提高城中村治理效能?这既是难啃的“硬骨头”,更是要直面的“必答题”,集美的答案是靠科技。

集美区勇于创新、破立并举,整合“四中心一平台”(区12345平台指挥中心、区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公共安全管理指挥中心、“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和“96333”欠薪投诉咨询服务专线平台)资源,建设“多平台合一”的“智慧集美”平台。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启动后,集美区社治委办与区城中村办以“智慧集美”平台作为支撑,搭建“集美区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平台,建成贯通市区镇村的一网统管平台。

如果说,“智慧集美”平台就像集美社会治理的“最强大脑”,那么,全区各个角落的各类物联网传感器和公共视频就是社会治理的“末梢神经”——去年,已完成改造的村居布建的1564套消防、危房、市政、环境等物联网传感器,以及正式“上岗”的1195路公共视频,对城中村重点区域开展多维度、全天候、精细化的“物联感知+视频监管”信息采集和动态巡查,并实时上传到“集美区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平台。这相当于将城中村中的人、地、物、情等信息数字化,便于高效管理。

为进一步畅通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集美区选聘、补聘1348名网格员,充实全区743个网格,同时制定网格治理职责清单和网格员管理考核办法,建立网格员“岗前培训+在职培训+挂职锻炼”培训机制。网格员们通过手机“智慧集美”App可以快速采集动态信息,传输到“智慧集美”平台,并与“集美区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也能第一时间获悉最新的村容村貌管理问题,形成闭环高效处置。

“一旦出现事件预警,信息将直达区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平台,平台迅速指派网格员就近处置,从发现、派单、处置到复核的闭环程序最快可在15分钟之内完成。”“集美区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平台工作人员说,通过建立“百姓点单、平台派单、网格接单”的运行机制,村庄“智”理效率得以大幅提升。

文化定桩

守住历史文脉 老社区焕发新活力

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关系?集美区按照“一村一品牌”要求,注重保护传承历史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其现代价值,因地制宜活化利用,规划文化创意以及产学研等新业态,在城市更新中探索出一条文化保护的新路径,为居民传承好历史文脉,保留住乡愁记忆。

近来,集美大社热闹非凡——每周举办的“大社有戏”展演活动,让南音、歌仔戏等传统曲艺与青年潮文化相碰撞,吸引来一大批年轻游客。集美大社是陈嘉庚先生故里和集美学村发源地,有700多年历史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启动后,集美街道深入挖掘大社历史文化,以“弘扬嘉庚精神彰显学村文化”为主题,立足集美学村历史文化街区整体风貌提升,规划嘉庚兴学记、嘉庚廉政文化、学村文化等主题沉浸式文化墙,布置创意设计景观小品和街边文化微景观,努力讲好嘉庚故事和学村故事。

环境变好了,年轻人来了,商机随之而至。集美街道“趁热打铁”,加强与集美大学、华侨大学等高校合作,引导高校师生、艺术家、文艺青年等进驻大社,设立工作室、文创公司,开办民宿、咖啡面包餐饮店。百年古厝变身甜品屋、咖啡馆,闲置房屋纷纷改造为民宿、餐饮店,老社区焕发出新活力。

当前,集美区正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该区积极搭建青年发展平台,号召青年群体为保护传承城中村历史文脉贡献“金点子”,实现社区与青年的“双向奔赴”。

今年5月,“人文孙厝”古建筑创意设计大赛正式启动,邀请在厦大学生、社会青年设计才俊,讲述孙厝古民居里的人文故事,为活化利用闽南古民居出谋划策。接下来,孙厝社区还将对25处古厝民居进行活化利用,做实乡愁文化的同时还能促进当地村民增收和以文化人。

作为两岸融合发展县域集成改革试点区,集美区发挥闽台两岸同宗同源文化优势,将后溪村城隍文化、叶厝社区两岸板桥宗亲文化、浔江社区嘉庚文化作为载体和纽带,加强与台湾青年、海内外宗亲的文化交流,做好两岸融合文章。

后溪霞城城隍庙作为台湾霞海城隍庙的祖庙,在台湾有近百座分庙。后溪村以台海城隍文化为纽带,在改造中同步打造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如今每年吸引上千名两岸大学生在此交流研学,台湾青年纷至沓来,发挥自身在文创和社区营造方面的优势,从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新媒体、空间改造等维度参与城中村治理,助力两岸文缘相承、融合发展,成为后溪村庄治理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产业兴村

助推产业升级 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据了解,集美区不少城中村的村财收入来源主要为村集体开发建设的租赁产业,村民收入也以房屋租赁为主,有的地块还存在低效能作坊和低端制造业,土地产出率较低。

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不仅仅是改善环境,更要谋求发展。一年多来,集美区根据各村居资源禀赋,规整引导产业发展升级,加快推进一批产业建设项目,不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目前共有村集体项目9个,计划投资56230万元。

走在侨英街道叶厝社区田墘社侨英路,一栋栋砖红色现代化建筑让人眼前一亮。这是新建成的板桥文化街的一部分,目前该街区18栋店面已基本完成招商,各式民生商超、特色餐饮、二手车交易等商店相继开张。

而在一年前,这里还遍布着铁皮大排档、洗车店、废品回收站等违章搭盖建筑,业态交杂,环境凌乱。随着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号角吹响,叶厝社区对该地块进行集中规划管理,规划建设18处便民公共配套设施,设置网格服务点、社区综治中心、大物业中心等服务点,并规划布设生鲜超市、临时停车场等,打造新的板桥文化街区。

“板桥文化街采取村民共建共享共创收模式,村民集体出地出资,运营管理所产生的收益由村民共享。”侨英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贡春光说。

像叶厝社区一样,许多城中村中的低效作坊和低端业态,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中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特色轻食、主题餐饮等年轻消费群体喜好的休闲娱乐空间,让城中村里升腾起“新活力”的同时,也及时补充了民生公共服务的短板。

为促进产业提档升级,集美区专门出台《集美区特色文化商业街区扶持办法》和《办事指南》,加大城中村文旅产业支持力度,通过城中村改造,带动特色民宿、旅游、研学、展演等产业健康发展。

集美的不少城中村保留有原始的风貌建筑,民俗等文化资源丰富,是发展城中村经济的“富矿”,但长期处于闲置和荒废状态。城中村里的这些闲置资源如何盘活?由谁来盘活?集美区引入社会资本,借力专业机构为城中村量身打造改造升级方案并参与实际运营,村企合作共同壮大社区集体经济。

锦园社区内有大量历史风貌建筑,但未得到很好保护利用,且城市主要道路沿线村庄风貌较为混乱,居住环境一般。2024年,锦园社区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工作全面启动,对古民居进行修缮和改造翻新,腾出庭院空间,种植花草植被,提升街容街貌,打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商业街区和民俗文化体验区 ,并引入相关企业对该片区进行集中开发建设运营, 规划建设坊间市集、集装箱市集、商业步行街、餐饮酒楼,让居民在家门口就有就业好去处。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