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集美区后溪城内社:融通两岸 古村落焕发生机活力
2024-11-01 08:34:06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融通两岸 古村落焕发生机活力 集美区后溪镇城内社依托深厚的传统文化、闽台文化资源,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过程中写好两岸融合文章 经过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城内社焕新颜。 城内社“月老”。 厦门日报讯(文/记者 应洁 图/记者 林铭鸿)走进集美区后溪城内社,古老与年轻交织的碰撞感扑面而来:这里有历史悠久的城隍庙、拱辰门,有“网红”咖啡馆、美食餐厅,还有新奇好玩的复古供销社、“月老办事处”…… 从有着深厚底蕴却默默无闻的城中村,到如今在社交媒体上“出圈”的热门打卡地,城内社的蜕变,是厦门市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代表成果之一。 依托深厚的传统文化、闽台文化资源,城内社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过程中注重写好两岸融合文章,以台青融合发展为特色,为打造现代生活与传统文化共融共生的新社区注入“青春力量”。 弘扬传统文化 推动活化利用 城内社古称“霞城”,这里不仅是全国文明村、福建省传统村落,更是闽台交流的重要地标。始建于1662年的霞城城隍庙是台北霞海城隍庙和台湾地区众多城隍庙的祖庙,每年都有许多台胞香客赶来这里祭祖上香。随着知名度的扩大,被城内村吸引来的台湾青年越来越多,他们不仅在城内寻找事业发展机会,也带来了台湾的社区营造经验,积极参与“第二家乡”城中村治理。 在距离霞城城隍庙不远,由台青王圣棻主理的“野行”餐厅坐落于古厝之中,吸引许多慕名前来的客人。王圣棻介绍,这处古厝本是一处荒废多年的民居,在村里支持下,他和几位台青伙伴对老屋进行“修旧如旧”改造重修,打造成主打两岸融合料理的轻食餐厅,旁边还开了咖啡馆和甜品店,变成了远近有名的打卡点。 同样来自台湾的郑孟桓有一个特别的身份——在职“月老”。在“月老办事处”,郑孟桓装扮的“月老”为前来求姻缘的青年男女牵红线、送祝福。“霞城城隍庙是我们台北大稻埕霞海城隍庙的祖庙,据说在霞海城隍庙里,有位全台湾最灵的‘月老’,于是我们有了在城内打造月老IP的想法。”郑孟桓说。如今,“月老”也成了城内社的文化招牌。 传统文化需要创新发扬。在推动城中村治理过程中,我市大力倡导创新突破、推动文化传承、打造特色品牌,对城内社而言,城中村的治理不仅是硬件设施的提升,更是对地方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 据介绍,城内社引入了台青创业机构“聚融壹家台青创基地”,台青积极挖掘历史人文,在村里打造了复古供销社、酒铺、药铺、黑猫树屋、婚庆体验馆等场所,以及“两岸特色庙会”“手创青村”“月老办事处”“村浪市集”等一批叫得响的特色品牌文旅IP。 在台青的参与下,城内社积极开展民居古厝的活化利用,或把它们打造成为村民活动场所,或改造成为展览馆,比如城内117号民居五落大厝,目前已被改造为茶文化博物馆。 两岸青年携手 打造产业项目 在城内社,有一面醒目的手绘历史墙,上面记录着后溪村村史,由两岸青年共同设计制作。在城中村治理过程中,城内社不仅引入台青力量,还积极联动高校资源,与华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高校携手开展“村校共建”,成立“海峡青创学院集美乡村振兴基地”“集美区两岸大学生乡建乡创实训实践基地”。 “我们希望以城内社为基地,以具体项目联结两岸青年,更好地服务当地村民,为城内带来商机和活力。”黑猫两岸青年文旅基地负责人、台青吴炳璋说。 在后溪村党委副书记黄宇星看来,两岸青年的加入,让城内社有了更多活力,也带来了更多流量。在城中村治理过程中,城内社同步规划产业项目,打造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和研学基地,每年吸引上千名两岸大学生在此交流研学。 依托邻近软件园三期的地理便利,城内社把闲置的毛坯房屋、厂房等整理出来,在村里牵头下装修成青年公寓,目前已经打造9栋青年公寓,可提供400间房间。 “公寓里有台球桌、跑步机等设施配套,都是免费给大家使用的。公寓让人住得舒心,村里环境干净整洁。这里民风淳朴、包容性很强。每逢节日常举办各类传统活动、市集等,很有趣,适合年轻人一起玩。”住在城内社、在软件园三期上班的“90后”青年郑世平说,“城内社环境越来越好,文化活动也越来越多。” 除了打造青年公寓以外,城内社还将整合、盘活村居闲置的其他地块,建设城内城隍文化公园及配套停车位等,进一步完善基础公共服务设施,让居民生活更便捷。 名片 城内社 俗称“霞城”,现为集美区后溪镇后溪村下辖自然村。这里是集美区唯一省级传统村落,拥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霞城城隍庙庙会习俗、集美区首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溪城内五祖鹤阳拳及省重要对台交流点霞城城隍庙等。 点击 成立治理红盟 画好“同心圆” 城中村治理是民生工程,常面临生活空间被杂物和临时搭建物挤占、缺乏停车和运动空间、村容村貌不佳等问题。为破解这些治理难题,去年,后溪镇后溪村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红盟揭牌成立。 治理红盟由“四团”(台青乡创团、党员帮帮团、小巷邻里团、爱心商超团)、“三会”(乡贤理事会、城隍文化保护中心理事会、老年人协会)、“两队”(共建帮带队、驻村工作队)9个自治组织组成。 治理红盟凝聚各行业各领域力量,发挥共建单位、爱心企业、台青、驻村工作队等资源优势,带动多方社会力量有效融入后溪村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大格局,画好城中村治理“同心圆”。 建设智慧治理中心 实现大数据共联 自来水改造、强弱电缆线整治增强村庄“心脉”;智慧社区管理系统、AI事件报送强化村庄治理;房前屋后美化为村庄换上新颜……城中村治理开展以来,这些变化让村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为实现村庄智慧管理,城内社依托后溪村城中村现代化治理重点项目——后溪村社区治理中心,积极探索智慧治理模式,完善城中村物防,实现大数据智慧共联,智能排查风险隐患,让古朴村落实现智慧管理、数据共享。该中心总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建有社区指挥室,还配备心理咨询室、村民议事厅、矛盾纠纷调解室等功能区,进一步助力城中村现代化治理。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